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1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管理学   20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61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41篇
理论方法论   329篇
综合类   4429篇
社会学   359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詹明信的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将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融入到后现代理论话语中,而这一点恰好是经典理论与后现代状态的理论困境之所在.其中总体性问题是他与许多后现代理论家的最大分歧.本文就这一问题对其基本叙事理论的根基进行分析,以探讨总体性观点在当代理论中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2.
长篇历史小说是历史与诗学的结合,《洛神》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又艺术地把握、铺演历史。小说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探究人性的幽微;小说诗意的叙事主要表现在诗文互涉、诗意叙事与心理抒情三方面。  相似文献   
73.
论赵树理小说中婆媳关系的民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媳关系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女性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有关革命的、新政权的叙事话语使其小说具有了叙事的合法性 ;而他自觉的民间叙事立场又使其小说自溢出相悖于证“名”的叙事空间 ,呈现出真实的女性关系  相似文献   
74.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75.
吴兴华诗歌是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一种独特的存在.他采用幻化时间、时空联结视角等艺术手法.通过营造浸润了个人情感和思维的意象群落来加强叙事作品的诗化程度,使诗歌呈现出神话性、意象意绪化等特征.吴兴华引入西方诗歌的叙事技巧.注重在现代语境中挖掘古典叙事与现代情绪的反讽效果,增添了戏谑成分,结合穿插旁白体,造成多方叙事的角色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76.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小说常借助时令节日来谋划结构、展开叙事.周而复始的"四时"观念有助于古代小说循环构架的形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带有"四时"转换性质,<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也常利用"四时"观念来完成故事之间的过渡性转换.在世情小说中,<金瓶梅>的"四时"秩序尚处在隐含象征层次,<红楼梦>的"四时"布局则已达到了哲理化高度.作为独特的文化心理:"四时感"有助于古代小说表达人物情绪的喜怒哀乐乃至命运的悲欢离合.在古代小说的"四时"叙事中,人们更多地利用"春"与"秋"来生发话题.呼应"天时"的"元夕"等几大传统"人时"节日,为古代小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时机",并成为故事赖以展开的人文化时间刻度.每逢佳节,社会整体的狂欢热闹和个别家庭的生离死别容易出现错位,从而成就了古代小说的"乐中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7.
女人香     
今天的女性在优雅和温婉之外,无不提到"知性"二字。这似乎是对过去不受传统约束和所谓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反弹,"知性"的介入对女性而言是一种更高的要求,更理性,更有着从情感进入思想,对女性"宏大叙事"的诉求。到处充斥着"知性女人"的标签,它意味着这样的女性不单事业有成,创意丰富,同时又不失女人味。在男人主导的社会里她们善于分庭抗礼,独立自强,但为了抵消在这个社会中四处弥漫着的"竞争硝烟",她们又能够如鲜花  相似文献   
78.
唐人小说叙事意象的美学功能体现为其对叙事主题的凝聚,对叙事结构的贯通,以及对叙事节奏的调控,这一极具文化意味和美学意味的叙事方式,从另一角度呈现了唐代小说家“有意为小说”的主体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79.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第三人称 ,而完全遵循了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亲切、自然、客观。歧义和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特色。同时康拉德还运用了二元对称结构来表达主题思想 ,赋予小说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里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方法来挖掘其中的叙述艺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80.
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电影的现状,看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都会是不同的.以当下电视节目的走向为参照系来透视电影创作,会发现对传统叙事方式的误解和规避是影响国产电影接受效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下电视节目的泛故事化倾向昭示出的传统叙事在大众传播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疑是中国电影创作应该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立足中国电影业发展及创作的实际,从传统叙事模式的当代性和人类学意义出发,就电影在现代社会中所担当的整合人们精神生活的特殊作用,来探讨电影的大众效应和传统叙事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这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