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许霆案的合理定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许霆案的合理定性取决于对许霆行为的合理定性。这需要深入词语内部进一步探察“盗窃”及其相关词语的确切所指,本文通过对“盗窃”及其相关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盗窃”的“秘密性”只与失者相关,“失者不知晓”即为“秘密”,“失者知晓”即为“公开”。通过比对相关词语,我们发现,“盗窃”还有一个重要的语义特征“\[-给出\]”,即被转移的事物是“非给出”的,而许霆的行为则与该语义特征相冲突,许霆的行为不是“盗窃”。此时的许霆只是“接受者”,许霆案被认定为盗窃罪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82.
在偷换商家二维码取财的案件中,商家既是财产损失者,也是刑法上的被害人;顾客既没有产生规范意义上的认识错误,也没有基于处分意思处分财产,既非被骗者,也非被害人。该类案件取财行为的性质不属于双方沟通交往型的诈骗犯罪,无论是将案件理解为两者之间的诈骗还是三角诈骗,都面临着难以肯定基于处分意思的实行行为等障碍。二维码案件的实质内容是违反被害人本意的盗窃行为,其行为对象是商家的债权这一财产性利益;肯定对占有的规范判断和对债权的观念占有,也完全可能。在对处分行为的主观要求与对占有判断的观念理解、规范理解之间,将二维码案件定性为盗窃罪既是法益侵害说更可能采用的立场,也有助于严而不厉思想的落实。  相似文献   
83.
僵尸网络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后续的操作行为,其中尤以倒卖、出租僵尸网络为甚.僵尸网络是一种对用户计算机的非法控制状态,后续操作行为本质上是无偿占有他人计算机争网络资源的"使用盗窃"行为,而倒卖和出租僵尸网络属于"使用盗窃"中的帮助行为,在网络空间中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应当优先考虑此类行为的独立入罪化.  相似文献   
84.
盗窃罪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本研究以甲市流动未成年人的轻微盗窃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讨论该犯罪行为的生成情境及发生机制。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导致了部分未成年人家庭照护与社会照护的不足或缺位,使其陷入“跛脚独立”困境。在生存需求的满足受到威胁与“跛脚独立”情境的双重制约下,部分流动未成年人步入轻微盗窃歧途,试图走向所谓“平衡独立”。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在需求、价值观和认知三方面进行权衡,而关键阶段依次发生的需求倾向的临时漂移、情境式道德突破和基于行为理性的情境控制共同导致了轻微盗窃行为的发生,呈现出相机权衡的特点。本研究聚焦于盗窃发生时行为与情境的互动,以期填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85.
《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盗窃罪的行为方式的增设凸显了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强化对法益的保护方面具有鲜明的功利性色彩,同时,也是刑法理性逐渐趋向边缘化的结果。从司法适用的角度看,有必要对三种新增行为方式作出准确解读。对于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应根据此前的有关司法解释作出相应的阐释;而对于扒窃行为则可以从地点特征和对象特征两个方面加以限制。就犯罪形态而言,盗窃罪依然是结果犯,既要准确解读,也应清醒地看到立法修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罪刑设置均衡性缺损、罪状设置规范性不足以及刑事处罚边界的模糊。  相似文献   
86.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在途中”的过渡性与转折性文本,再现其历 史构境和叙事逻辑,无论是思想史意义还是现实功效上,都不乏必要性所在。有关林木盗窃“罪 名”背后的非道德性之深究、政治权威沦为私利的奴仆的国家本质颠倒性之揭示,以及立法者本身 的不法症候之剖析,当系文本之命意所趋,也是马克思日后破灭古典自由主义价值悬设,走向本真 的历史深处和现实大地的始源地。同时文中还就马克思未加说明的“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之细节做了具体说明,对列宁的“转变说”做了辩证分析,并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重视角指 认出该文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7.
关于“身份盗窃”行为的入罪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盗窃"行为的日益普遍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现行刑法的制裁体系严重滞后。依赖于"招摇撞骗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身份证罪"的制裁体系,虽然在客观上可以部分实现对于"身份盗窃"行为的刑事制裁,但这一体系的形成,更多地不是一种立法的主观追求,而是一种意外形成的立法效果。深入思考和研究"身份盗窃"行为对于传统刑事立法的冲击和对于传统刑法理论的挑战,逐步实现"身份盗窃"行为的独立入罪化,已经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8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也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在校大学生犯罪中盗窃等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占70%以上,本文从某区检察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正式立案的18起在校大学生财产犯罪案件出发,分析在校大学生财产犯罪产生的自身、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9.
盗窃犯罪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犯罪,严重侵害了我国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由于盗窃犯罪在实践中形态各异,中外刑法理论界关于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争论,而且目前关于认定盗窃既遂与未遂的理论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着难以适用的问题。以财物的控制方式为突破口,财物的控制方式首先可分为室内控制和室外控制,各又都可以分为随身控制和非随身控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盗窃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90.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质,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大量发生,刑事法律应当结合国外立法经验,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