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复合螺旋锚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基础形式,通过对复合螺旋锚基础的承载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初步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对于常规埋深在10 m以下的螺旋锚基础,采用2~3个锚盘是相对合理而且经济的结论.同时提出上、下锚盘宜采用相同尺寸,上锚盘宜布置在立柱的中上部,对应的埋深在1/3 H~1/2 H范围内的建议.文章还以某220 kV工程为背景,对复合螺旋锚基础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2.
文化表征是重要的族群边界,也是维持族群边界的主要因素.瓦乡人及其民族精英与地方政府对盘瓠神话进行的既有别于苗族又依附于汉族的文化建构,呈现出他们内心亦苗亦汉复杂纠结的情感,说明族群认同既是强势与弱势力量互动变迁的过程,也是“边缘”力量和“中心”力量共同建构的结果,更是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历程.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是复杂的,只有在动态的文化情境中考察族群的边界及其维护才能明确族群认同的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53.
当代畲族正在用"凤凰崇拜"取代"凤凰崇拜"和"盘瓠崇拜"的双崇拜,"凤凰崇拜"复兴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凤凰崇拜"在畲族以祖图、神话传说、服饰、日常生活习俗和节日庆典习俗的形式存在,是凤凰崇拜重构的合理性所在;"盘瓠崇拜"面临的危机与"凤凰崇拜"复兴的众望所归之势是"凤凰崇拜"复兴的必要性所在。"凤凰崇拜"复兴要得到畲族群体认同,首先须对"凤凰崇拜"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其次,畲族政治精英与畲族知识精英应就"凤凰崇拜"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4.
盛产井盐的长江三峡地区,在东汉及至南北朝时期,已逐渐成为廪君、盘瓠后裔与汉人交相杂居的地带。本文拟从廪君、盘瓠后裔不断奋起反抗的斗争史实,和当时各封建王朝所行盐政之弊端两个方面入手,以探寻廪君、盘瓠后裔的反抗斗争与三峡盐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5.
中国有关“开辟创世”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传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以中原的女娲、伏羲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北方型神话系统和以珠江流域的盘古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南方型神话系统。本文通过对《述异记》最早记载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的历史分析和实地考察,阐明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国”,三国时传于吴楚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而求为广西勾漏令,后止于广东的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在《枕中记·众仙记》中首先把盘古列入道教神谱,奉称“盘古真人”,尊为开天辟地“元始天王”,又称“三皇”、“五帝”“皆其后裔”,便把原秦汉文献所载北方远古神话无开天辟地之神给予填补,加以整合使之衔接,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了中华大地天帝尊神的世系,盘古神话也就随着道教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而中原一带有关盘古神话故事表现为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充满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也正是导源于葛洪把珠江流域原生型的盘古神话加以整合使之道教化的混融性产物。  相似文献   
56.
盘古新议     
“盘古”名字反映不同的历史进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盘古所处年代是旧石器时代(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三五历纪》所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指人在直立之前所见景物,直立以后,就会产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的感觉。盘古会“变化”(另类的生育方式),盘古生日农历三月三是“阴”发生的时间,盘古最初当是伟大的女性。到了夫权时代,确立为男性。有了夫妻形式的时代,才有“盘古夫妻”的说法。盘古原本不是道教神,为道教徒拉入道教神的行列。盘古不是盘瓠。盘古神话研究的现代性:一、开创和谐社会,倡导献身精神;二、发展旅游,打造主题品牌;三、发展经济,构建盘古相关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57.
乡土地理与学生生活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融合,有助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从乡土地理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入手,探究乡土地理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8.
杨兴民 《云梦学刊》2005,26(4):101-102
剪纸,大都运用于喜庆、节日,多带吉祥和喜悦之气象;凿花主要运用于服饰刺绣底样,凿工精巧,风格灵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凿花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犹其是黄靠天等一批艺术家,创作独具风格,将此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相似文献   
59.
从“中心”与“边缘”、“华夏”与“蛮夷”、“制度性”与“分散性”三个方面看,盘瓠信仰具有典型的“民间”特质,其变迁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现代变迁提供了颇具典型性的观察案例。改革开放以来,盘瓠信仰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开始有了逐渐复兴之势,但复兴之中的盘瓠信仰如同大多数民间信仰那样,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有进一步“弥散化”的趋势,即它的“宗教性”在逐渐减弱,而“民俗性”在慢慢增强。  相似文献   
60.
神话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透过盘瓠神话的畲族叙述,可以窥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逻辑:盘瓠神话的出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实践的文化成果,蕴含着“华夏共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各民族在叙述盘瓠神话时形成不同的文本,既投射出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也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而神话得以延续的动力正是源于各民族对神话蕴藏的精神进行的自我解构与合理实践,这一过程实质上就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构建,最终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