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69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635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648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秦律十八种》出现频次较高的"殹",在秦简中多释作"也".本文论及"殹为也之证"的同时,追本溯源,探讨殹的本义.  相似文献   
62.
虎联拾趣     
潘木 《人才瞭望》2014,(9):93-93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佳联妙对。古时,有朋友两人去看戏。到场时,甲的座位被乙占去,甲脱口念出上联:"鹊巢鸠占。"乙也不甘示弱,随即吟出:"虎踞龙盘。"上下联语出自然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各就各位。明代,  相似文献   
63.
臧得顺 《社会学研究》2012,(1):78-105,244
本文以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基于产权研究的社会视角提出了"关系地权"的分析性概念,明确了其原则、层次和类型,尝试构建一个地权研究的分析框架,用以观察和分析当下中国乡村的地权制度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并用臧村的几个典型农地纠纷案例予以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在以臧村为代表的村落中,"关系地权"的强力原则在地权配置实践中占据强势地位。在市场化、城市化日渐深入乡村共同体的背景下,一个围绕农地牟取私利的"谋地型乡村精英"逐渐形成。作为新时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要素之一,该群体的行为对当代中国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以"均等原则"为特征的地权分配方式起着严重的扭曲和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64.
张佩国 《社会学研究》2012,(5):204-223,245
"共有地"的意涵是多重的,产权、公共资源和习俗既是三种不同的理论路径,也是"共有地"界定的三个不同层次。但是,对于"共有地"的解释,不是产权、资源、习俗三种理论进路的简单叠加,而应该走向一种整体论的"彻底解释"。可以将"共有地"作为一项制度实践,揭示其"传统发明"的整体动态机制,此即"共有地"的制度发明。  相似文献   
65.
以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和香格里拉古城的民居客栈的发展为例,从古城环境、住宿、交通、餐饮、娱乐、购物几方面进行了游客满意度的对比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特色餐饮、三地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6.
文章通过对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金融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就金融如何有效支持南疆三地州的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逐步缩小与全疆经济发展的差距,改善南疆三地州金融支持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南疆三地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7.
68.
庄稼的风景     
陶玉明 《中国民族》2012,(10):32-33
天地间山河奇观千姿百态,自然景色气象万千这些风景对于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讲,已经熟无睹。而只有"庄稼的风景"才会如同生命和爱一样永远定格在他们的记忆中。对城里人来说,那巍巍的青山、滔滔的江河茫茫的林海、碧绿的草地是最美的风景;在乡下的眼里,那绿油油的玉米地、金灿灿的稻田、碧柔柔的麦浪、粉红粉红的荞花才是最美的风景。以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为背景,父亲站在大脚下,显得卑微而渺小;以绿油油的玉米,粉红红的荞花为背景,父亲站在庄稼地里,显得崇高  相似文献   
69.
龙文玲 《学术论坛》2012,35(1):139-146
汉代文学社会批判主题的形成与嬗变与当时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应汉初吸取前朝经验稳定政权的时代要求,《新语》《过秦论》等一批作品涌现,形成了"过秦"的文学批判主题。这一主题被武帝时期作家沿承。昭帝时盐铁会上,贤良、文学对武帝弊政给予猛烈抨击,不仅借批判秦政影射武帝之失,而且借褒扬文帝时政批判武帝扰民政治,更多直接批评武帝时政,延续并深化了汉初以来的"过秦"主题,并由"过秦"转向"崇文过武",对此后汉代文学的社会批判思潮影响至深。不独昭显了古代文人参与政治的热情,更体现了独立的批判精神与深厚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0.
梁上上 《浙江社会科学》2012,(1):46-51,85,156
本文以梁某诉神农公司案为例,分析了我国物权法邻地通行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权法只对周围地的邻地通行权做了规定,没有对非周围地的通行权做出规定。本文指出,我国无偿通行的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行权人需要对周围地所有权人的损失等进行补偿,但无需对特殊邻地通行权进行补偿。同时认为,对历史形成的通道进行的"划道"行为不是另辟通道。从土地用途变迁的历史维度出发,强调应当灵活理解"通道应当为土地通常使用所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