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杂文家的瞿秋白评价甚高,而对散文家的瞿秋白语焉不详。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的文体有不同看法,对这两部作品反映出的散文理念的价值认识不足。肯定瞿秋白早期散文理念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大散文文体的独创性,对于确立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1921年7月到1927年7月的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瞿秋白提出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必须建立革命军队、党指挥枪、进行土地革命;必须建立"农民政权"--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萌芽.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前所未有的探索是开拓性的贡献.瞿秋白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最早提出“革命的浪漫谛克”这一概念 ,并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这种批评 ,不仅反映在对此类作品的评论中 ,更多地体现在倡导革命文学、提倡文艺大众化的文章中 ,而更为深入地剖析和清算 ,则反映在马列文论的译介和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 ;既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瞿秋白的文艺思想和左冀文学运动发展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4.
彭维锋 《殷都学刊》2008,29(1):88-95
在30年代,瞿秋白第一次直接地、系统地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论著,改变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输入路径与纷繁的理论分歧,纠正了从日本转译的经典文论中的许多错误和纰漏,为中国左翼文坛完整全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提供了最权威的材料。借助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瞿秋白完成了他对于浪漫派和现实派——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重新阐释了马克思文艺观在中国特殊语境下的内涵,并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了一种潜在的规定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江西社会科学》2008,3(3):115-119
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散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其散文作品中蕴涵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审丑意识和忏悔意识.他的散文不仅为现代散文增添了深沉严肃的内容,更为其创作注入一种真诚严肃的品格,将散文表现自我、真实的特性推向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文章对他的翻译思想与主张——翻译的目的、作用、标准以及方法等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究与分析,同时也澄清对瞿秋白翻译观认识上的某些模糊和误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艺学建构视野下的瞿秋白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非常独特而富有创见。我国现代文艺学草创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过“五四时期”学术典型的初步建构,到了上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40年代,各种不同文论话语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出现了各种“主义”的译介热潮,其中以瞿秋白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的影响最为深巨。瞿秋白是马列文论“中国化”的重要奠基者和伟大开拓者,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文艺理论的主要奠基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人。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瞿秋白分属“五四的一代”和“大革命的一代”,他们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经历;在现代中国“革命”路径的选择中,鲁迅一生坚守文化批判和思想革命的入世向度,瞿秋白则由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并为之献身;作为现代中国的两位杰出人物,鲁迅和瞿秋白的主体世界具有勃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特性,表现出“战士”气质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以各自的入世方式承负沉重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结合中国革命实际,以历史唯物论的视角接续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较早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瞿秋白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主张无产阶级要通过培育自己的知识分子及文艺大众化的途径掌握文化领导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瞿秋白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给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就义前狱中所作<多余的话>的创作动机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认为在众多因素中,作者的情感因素不容忽视,不妨将之归纳为“悲愤说“:他的气质性格、他在党内长期受到王明路线残酷迫害的事实以及私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他在临死前需要把这种长期郁结于胸的悲愤宣泄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