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21.
瞿秋白法思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为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所创立的理论:革命平民民权独裁制和工农民主专政理论。前一理论不仅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而且在形式、内容上与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非常接近,为这一思想的创立提供了借鉴作用。后一理论不仅指导了中共苏区的立法实践,而且成为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因此,瞿秋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伟大贡献是超时代的,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22.
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确立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他在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掌握还十分缺乏的情况下,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批判了胡适派实用主义以及党内以陈独秀、彭述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提高了党内认识,推动革命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大量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23.
瞿秋白是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开风气之先的早期共产党人之一.他心系祖国前途,放眼世界,努力适应世界潮流,以坚毅的志向,明敏的智能,为创造新社会,积极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24.
瞿秋白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和新时期时行的“大众文化”(即非政治的、商品化的、消闲的 ) ,有着质的不同 :瞿秋白以为文艺大众化的中心课题是革命文艺必须是“大众的” ,“向着大众去” ;瞿秋白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论述与构想和 90年代出现的“新现实主义” ,也有着原则上的差异 :瞿秋白关于新现实主义的基本构想是基于现实的历史必然的把握 ,从真实性、倾向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中阐述新现实主义的特质。瞿秋白的文艺论述对当前的文艺创作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5.
瞿秋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非常独特而富有创见。他初步构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开创了我国文艺思想史的新时代。当然,尚处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孕育时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也存在一些理论缺陷与失误,他泛化了阶级论,过于强调政治性、工具性,左的色彩浓郁。当今时代,深入研究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得与失,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要走出文艺政治化、工具论的误区,兼顾文艺的社会性和个性化,大力倡导文艺大众化,坚决抵制文艺低俗化倾向,努力构建当代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326.
改革开放前,由于资料搜集的困难和政治形势因素的影响,学界关于瞿秋白哲学思想研究的成果十分有限。真正对瞿秋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40年来,瞿秋白哲学思想的研究走过了从简单梳理、简要评述到研究广度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不断深化的历程。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27.
构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解答中国社会发展出路问题进程中时刻面临的历史使命。瞿秋白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杰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考并回答了在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的三大课题,即: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表达些什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应当怎样表达?他的答案勾勒出以回应问题、凝练概念、创新形式为要素的话语建设方案,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