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78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张吉珍 《南都学坛》2012,32(4):48-51
《石点头》作者有浓厚的商人情结。作者在"劝诫"本意下,塑造了富商大贾、小商小贩、"士而商"者等一系列商人形象,这些商人仗义重情,令人敬重,不再是重利忘义、坑蒙拐骗、骄奢淫逸的代名词,他们开始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小说还描绘了繁荣热闹的商业场面。究其情结原因,主要在于"士"对"商"态度的转变、商贾势力的强大和追逐名利的世风。天然痴叟对商人的情结,也体现出他对商人职业重要性的认识,对商业活动的特殊性认识,尤其是对商人价值观所隐含的历史进步性的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纵观石天河六十年的文学创作,以《星星》诗案为转折点,经历了由歌到哭的转变,特别是后期创作更加显露人性的光辉。六十年来,他在文学的道路上默默地耕耘,在文学的暗夜中留下了珍贵的思想珠串,为一个时代的苦难提供了忠实的见证,为一代人的精神演义作了最好的注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而弥坚、上下求索的高贵灵魂。  相似文献   
83.
问:痛风患者为何容易发生肾结石?痛风石会自行消失吗?答: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尤其血尿酸在530微摩尔/升(9毫克/分升)以上,病程超过10年发生痛风石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4.
地处粤东北部的平远,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连蕉岭,南接兴宁、梅县,西邻江西寻乌,北毗福建武平,可谓鸡鸣三省。古时轮蹄舟车缤纷络绎,为明、清时期粤赣闽三省著名盐道要冲;今乃粤东、闽西、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享有客家金三角、闽粤赣边陲璀璨明珠之美誉。  相似文献   
85.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12,28(4):56-60
依据所收藏清末民国石印本《杨家将》鼓词14种,它们是清代鼓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流和流通方式来说,《杨家将》鼓词经历了从抄本、坊刻本到石印本、铅印本的演变过程,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包括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对于传统说唱文学、小说和戏剧、文字学乃至民俗、出版史和绘画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6.
释“石”     
"石"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从上古到中古"石"一直有yak或ǐεk的读音和"大"的义项。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硕"也有上述两个读音。从现代汉语方言材料来看,"石"跟"硕"在读音上发生分化的时间是近代以后。虽然"硕"也有"大"的义项,但跟"石"不同的是,该义项是其语源义,而"石"所具有的"大"的义项是由于跟"硕"读音相同,通过通假的方式获得的,其本身并无该义项。"石"的"量器"义是在其为"容器"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石"经常作为称重物的量器,因而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作为重量单位词的义项。表示"谷一百二十斤"的"石"跟"■"是同源词。"石"读为"儋"的原因之一是从俗,其发生的语言基础是汉语中存在的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87.
在四川广元,有一种天下绝无仅有的白花奇石。白花石是一种细密柔润的石料,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淡绿色的石层,因称白花石。由精工巧匠雕刻的白花石刻,与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刻。2008年6月,广元白花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8.
盛唐之前没有渊明醉石诗,所谓颜真卿醉石诗的题名应为《栗里诗》.醉石的最早题咏见于晚唐五代,今存张固、王贞白和陈光三人醉石诗.醉石传说追源于南朝宋、齐而发扬于北宋,北宋诗人至少有陈舜俞等五家专门题咏过醉石.南宋有四家,朱熹题咏醉石诗二首,增加了醉石附近景观,是醉石流变中的里程碑.元明清时期的醉石诗不少于28家,不乏佳作.历史上的醉石非在一处,也非指一人,甚至反其道而生“醒石”新典,有时作动词表现特殊嗜好.醉石诗在诗史、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9.
《人才瞭望》2004,(9):4-4
王 通讯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务院科教组、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人才潜能开发、人才素质测评实用技巧、人才成长规律与生涯设计等。著有《微观人才学》、《宏观人才学》、《人才学通论》、《人才资源论》、《潜能开发论》等。曾 湘 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学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美国福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90.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11,31(2):59-61
关于弃石与贾宝玉的关系有两种流行文本。一是弃石夹带于神瑛侍者身上投胎历世时衔于贾宝玉口中成为与之形影不离的通灵宝玉。一是弃石曾为神瑛侍者,后下凡变成贾宝玉,形成弃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三位一体的混乱关系。前者是曹雪芹合乎事体情理的原创;后者当是程本系统续作者篡改妄拟的荒诞叙事。厘清这一要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弃石"夹带"于风流冤家之中下凡历世过程的正确释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