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927篇
社会学   6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代以降,王学再度复兴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中,其意志主义倾向严重损毁了心学传统的理性向度。在西学强势的持续冲击下,现代新儒家之主流力图以会通中西的方式重建心学传统的形上学体系。徐复观从中西哲学之不同路径出发.以“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消解了心学传统近代衍化中的本体论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生命终极的追问,是历来大家共同探讨的话语。本文就陶渊明在《形影神》诗中所昭示的求乐、求善、大化的矛盾统一思想进行了剖析,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以模糊数学的理论为基础,初步探索用模糊综合评判定量评价汉诗英译本的基本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判据集(或称评判因素)的设定和隶属度的确定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该方法虽然仍离不开人的主观参与,但它比纯粹的定性分析更为科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 ,偏正结构修饰成份的增加或取消对中心语的语法功能没有影响。这篇文章考察了形名偏正结构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时 ,修饰成份形容词的增加或取消对中心语语法功能的影响情况 ,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比赛和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希腊的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的传统创造了在文化价值观与哲学观念方面的丰富背景.该传统与中国这一方面的传统相联系,会为我们找到一种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基于希腊与中国精神的结合.这对于新的世界秩序以及世界范围内个体与团体的新的社会和谐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本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对于这种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形成将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闻一多的思想,认为:20年代,闻一多是我国形式主义美学潮流最早的代表,且达到至今难以企及的深度;40年代,闻一多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出色地解释、说明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难题。而闻一多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不仅走到时代前列,且卓有成果。  相似文献   
17.
楷书中的改形字是汉字中因文字孳乳渐多而采用的因利乘便的造字方法。它既非独体字,亦非合体字;既不能归为表意字,亦不能归为表音或兼表音意字。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改形字的特点,汉字采用改形分化方式的原因及其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螺杆转子加工精度要求的提高,对磨削转子用成型砂轮廓形设计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此问题,基于转子端面型线数据,运用辛普森数值微分法,并结合累加弦长参数三次曲线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砂轮廓形;进而将求解的砂轮廓形与用局部3次B样条拟合法求解的砂轮廓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用辛普森数值微分法求解的砂轮廓形更准确;随后,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对用辛普森数值微分法和局部3次B样条拟合法求解的砂轮廓形数值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用辛普森数值微分法求解砂轮廓形的误差明显小于后者的误差,再次说明用辛普森数值微分法求解砂轮廓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丁玲在开始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前夕完成短篇小说《水》的创作。《水》在发表后引起了冯雪峰、钱杏邨、茅盾等左翼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并在1933年丁玲失踪事件后演变为左翼文学评论的一个小高潮。对丁玲及《水》的评论为左翼作家主体与文学文本的阐释打开了空间,成为早期左翼文学文本经典化的一次有效尝试。这一时期左翼文学批评强调对苏俄理论资源的“挪用”,进而确立起左翼文学的经典性与权威性,“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水》的文本批评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这一创作方法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左翼文学自身独特性反思提供了可能性。重新梳理这一时期关于《水》评论的发生与影响,既是对早期左翼文学批评实践的考察,也是审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独立性价值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失去平衡,突破环境承载能力,陷于衰退之中,形成打击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迫使人类加速资源消耗以图生存,从而引发非持续的环境异化和人口素质低下。与此同时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穷人的产生,贫困的累积,都是无法回避的棘手难题。中国的人口压力主要集中地体现在贫困地区。如果说,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问题的挑战,对于西方国家表现为如何维持原有文明模式,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在建立一个新文明模式中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