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912篇
劳动科学   38篇
民族学   292篇
人才学   125篇
人口学   129篇
丛书文集   2631篇
理论方法论   583篇
综合类   4752篇
社会学   692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865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时期的交通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从创建思想、创建工作思路到创建工作措施三方面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反思,并进行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72.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胡适关于文明内涵的界定和中西近代民族文化意识的比较,进一步阐述胡适建立在比较、反省基础上的再造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出这是一种开放的、主动汇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胡适文明观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对市场与市场规则形成的分析 ,论证市场经济作为垄断者意志和行为选择的结果 ,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文明 ,而不是一种自然文化。任何市场经济都是在国家干预和保护下使其人为有效地运作 ,国家不是、也从来不可能是市场的对立面 ,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4.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及建设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乔 《决策》2003,(12):46-47
  相似文献   
75.
相对于蒙昧、野蛮而言的文明,是人类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结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是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加文明的发展阶段,也是不断提升文明程度的探索过程。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伟大创新,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相应的目标和途径,开辟了建设高度文明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6.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在客观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近日在“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的演讲中纵论司法文明。肖扬说,司法活动方式与表现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司法的公信力。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新型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加强司法文明建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8.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依据及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而探讨生态文明形成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对理解和落实十七大报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9.
刘邦华  周怀球 《云梦学刊》2008,29(2):150-151
体育旅游与公民文明素质密切相关.体育旅游对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有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设"的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0.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区别,在中国儒家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是敬仰和崇拜上帝,而主要是以现世关怀来代替"终极关怀",以伦理的"耻感"与审美的"乐感"来代替宗教的"罪感"和"爱感",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