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清末"礼教派"法律思想是成熟的理论体系,其"固贵因时"、"与时偕行"的改革主张,"本于礼教"、"仍求合于国家政教大纲"的变法观,"通筹熟计"、"量为变通"的渐进变法思路以及家族主义的立法观,有其历史合理性,值得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5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中国礼教作了论述和分析,其中不乏精到中肯之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隔膜,也不免有隔靴搔痒和以讹传讹的地方,需要我们作细致的甄别和辨析。  相似文献   
53.
许多资料在谈到《氓》的女主人公性格特征时 ,除了说其善良忠贞外 ,都认为她还有坚强果敢的一面。针对这一点从女主人公的婚前、婚后、遣归的过程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与两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形象作比较 ,可以得出《氓》的女主人公 ,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非常软弱的女子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54.
《红楼梦》中的物役描写,主要表现在习俗桎梏、礼教枷锁、权力魔杖、金钱牢笼四个方面。这些描写触及了人性的深层,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5.
礼不是儒家的独创,而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和根本特征。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与传统礼法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碰撞与融合。“违礼损化”成为反对方攻击佛教的首要理由。佛教学者通过援礼入佛,以礼护法,在佛教哲学、伦理思想、宗教说教、戒律仪规等方面对印度佛教加以变革,不惜改变原始教义来弥合佛教与传统礼教的差异,体现出对“礼”的依附与调和。在这个意义上,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也即礼制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代入室脱鞋的习俗历史久远,这既是出于居室卫生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它也已经成为礼教化的组成部分。入室脱鞋习俗的形成后绵延至今,并深远影响到亚洲其他国家,成为汉化圈化习俗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7.
在春秋以上的政治格局中,因理想中“德”与“位”的对应,而对于贵族子弟的德性培养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孔子继承了这种对于个人德性培养的教育传统,并以“有教无类”的态度赋予其新的意义,使相关话语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而进入哲学的范围,进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专门问题域,即所谓“为已之学”.这一问题域为孔子及其诸弟子所设想并践行的伦理生活划定了边界,在其中不但出现了一种新的重要的人伦维度——“师生关系”,并且孔子明确从“博文”与“约礼”的两个角度入手,展现出对于人自身存在的关注,而在此意义上,对于人格的塑造,或者说修身工夫的问题,方可被视为此后儒家哲学真正的关注核心.  相似文献   
58.
王志远 《理论界》2023,(6):80-86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大事件,在西方持续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借助现代刊物第一次集体反思传统。从对康有为、陈焕章等人推动孔教入宪的批判开始,新文化运动就带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它力图阻止儒家思想重新制度化的努力。面对复辟帝制及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将批判推进至中国传统伦理政治之根本——礼教,礼教既是一种道德伦理观念,也是一种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制度。与此同时,《新青年》同人打出的“文学革命”旗号引起知识界广泛关注,文学革命的实质在于通过文学革新推动国人思想变革,以此为中国社会种种制度的变革提供思想基础。由此对儒家的三重批判获得了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而对“现代性”和“儒家传统”的认知及想象主导着这场批判。  相似文献   
59.
儒学"礼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五四"以来,出于反封建思想启蒙的客观需求,"礼教"曾一度被视为阻碍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巨大负担,受到了新文学作家的猛烈攻击和无情批判。然而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对于"礼教"的非难,其涉及的内容却并非儒学"礼教"的所属内涵,比如"节操"问题、婚姻问题、"纳妾"问题以及"典妻"问题等,恰恰都是为"礼教"所抵制的社会"庸俗"。新文学将"庸俗"与"礼教"进行概念置换,这完全是一种思想启蒙的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60.
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剖析中国古代的武林世界。认为中国的武侠并不同人们想象的那样行侠仗义,抉危解难,相反,江湖与社会并无质的不同,武林法则与封建社会规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江湖小社会,社会大江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