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32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具有丰富的社会思想,具体表现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的社会发展思想,“竞于道德”、“逐于智谋”、“争于气力”的社会变迁思想,利益驱动的社会交往思想和“势”、“法”、“术”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思想。探讨韩非这些社会思想可以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对当今的社会治理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论社会伦理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的交往实践内在蕴涵着(及交织着)“主—客”关系和“主—主”关系这样两重关系。其中,“主—主”关系(交互主体关系)就是人类的伦理关系。“主—主”关系是一种具有价值蕴涵的关系,这种价值蕴涵,即为人类个体主体间相互平等的承认与尊重。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实现这种内在价值蕴涵,是一个人类自由的问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都把伦理关系片面化、畸形化了,“主—主”关系异化成“主—客”关系。而人类历史的进步表明,人类社会正朝着普遍主体的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的道德自由的终极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3.
曲礼三千     
中国古代有关社会交往的规则,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到了周代已经十分完备,据说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这套礼仪规范几乎涉及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这套礼制已经近乎完美,所以备受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称赞。生活在春秋晚年的孔子常常说, 周代的礼制“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由于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周代的礼制究竟规定了什么,我们至今已经很难得其详细,不过,战国时期儒家的门人弟子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曲礼》,在这篇文论中,详细委曲地对周代的礼仪制度做了说明,通过这篇著作,使我们能够得知周代礼仪制度的梗概。《曲礼》的作者一开篇就讨论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4.
利用2010年8月对贵阳市1 518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在经济支持、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居住安排6个方面生活需求的满足状况,并将它们作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支持的满足程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强变量,居住安排没有影响,其他4个方面的影响强度依次是: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会交往、精神慰藉。从城乡来看,经济支持的满足程度是影响城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强变量,但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强的变量则是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55.
智障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严重阻碍着他们融入社会、独立生活,而小组工作方法是培养智障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依据智障青少年的相关特点,结合小组工作实践,归纳小组活动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6.
在中国历史上,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源远流长,频繁密切。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不仅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共生型的经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57.
晚明特殊的社会环境,从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两个方面为女性建立了相对宽松的文化生存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知识女性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会交往,其方式主要有外出游历、做闺塾师、参与政事、文学酬和等。这种交往成为中国女性独立进行社会交往的可贵开端,并沉淀成一种历史资源,由这种交往而沉淀的闺秀传统,形成代际传承,对后世清代才女、民国名媛的社会交往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8.
正教育好一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过渡期和关键期,这个时期的正确引导教育对学生的今后的学习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针对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谈谈如何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中年级阶段是教育引导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心理学家把这个年龄段称为关键期。首先,这个时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9-11岁,这个年龄段的大脑发  相似文献   
59.
学前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的价值性研究以及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笔者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3-2014年基线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接受学前教育和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 中介作用,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学前教育可得性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等。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改 善学前教育不平等;加强家园合作,完善学前家长教育;发挥多方力量推进实现留守儿童幼有所伴,增进儿童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0.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历史向度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并身体力行;现实维度上,大学生对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缺失。其原因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等。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关注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学校领导、管理者与学生的交往;团委、学工处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之间校园文化活动交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渗透,可让大学生在交往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认同,并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