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61.
复兴传统文化是国人面临的时代课题,然而对于什么是传统学界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首先,从时间间距上看,传统分为"传统意义上的传统"也即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传统,以及"现代传统"也即在近现代形成的传统,前者区别于后者的特征在于其神圣性、源头性、等级性和根系性等;其次,重复传统有两种路径,一是"回归源头的重复",二是"前行的重复",而这两种方式都无法实现重复传统;再次,在对传统的解释方面,"原本中心论"认为传统是难以摆脱的,一切解释都无法脱离传统,"述者决定论"则认为传统是阐释者共同塑造的;最后,传统不仅仅是时间性的,也是空间性的,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不同传统之间的横向流动是传统发挥效力的更显著的维度。因此,是否具有"流通性"成为传统能否流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2.
《东岳论丛》2017,(5):11-27
毛泽东时代是一个神圣的时代,他通过灌输毛泽东思想,"再造新人",建立了一个地上的天国——人民公社;邓小平时代是世俗时代,其世俗性在于改革开放对毛泽东个人意志的解构以及个体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而对市民社会的回归;党的十八大之后是国家意识的再度觉醒时代,国家意识的觉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国家意识主导的理性时代。生活的此岸性和彼岸性是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的界限,在神圣世界,人们生存于理想中,而且理想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就是理想世界;而在世俗世界,人们却不得不生存于现实之中,生活在此岸中。神圣时代到世俗时代到国家意识的觉醒,其内在是正反合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3.
学界通常把endliche heilige Wesen翻译为“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但是对它到底指代什么对象,存在争议。新近一种观点认为endliche 只能翻译为“终极的”,而不能翻译为“有限的”,否则,脱离了康德把人作为有限存在者与神圣的存在者之间的比较框架。在康德伦理学中,g?ttlich和heilig都翻译为“神圣的”,后者与上帝没有直接关系,表达某物因道德法则而具有无条件的价值,endliche体现存在者具有感性的偏好,“有限的”与“神圣的”放在一起并不矛盾。康德提出“endliche heilige Wesen”是为了说明德性的敌人不是感性的偏好,而是基于人的任性的自由的作恶的倾向,把endliche翻译为“有限的”,能够更好地彰显其目的。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在康德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的对象,但在其历史哲学文本中有些暗示。这个概念也丰富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与康德的伦理学之间对比的维度。基于这种解读,就会得出与目前学界理解略微不同的康德道德境界图。  相似文献   
164.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昂斯沃斯及其作品以历史为媒介,生动地展示了各个时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以及人性的贪婪与邪恶.本文拟从复式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其转换等层面探究代表作《神圣的渴望》的叙事策略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5.
本文从罗伯特·赫尔兹的《右手的优越》一文入手,通过对普遍意义上的左与右的不对等性的描述,引申到左右使人体两侧之间形成了必要的差别,从而揭示了此种现象不仅是生理结构上的先天差别,更是人们的信仰和宗教观念强加于人类身体上的两级对立,是社会文化习得的印记.在世界范围内倾向于使用右手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使得中国人使用左右手的倾向带上了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符号.笔者基于已有的左右手不对称的研究,来阐述其形成的在宗教信仰和集体意识价值方面的合理性,此外结合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来探讨中国最终形成右利手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6.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保护名录,正日益受到国人的重视。以神圣与世俗的交替这一新视角来考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需强调指出的是,既要在民众节日活动中保持传统节日固有的神圣性,使其合理文化内核或文化基因得以延续,不可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同时也须防止那些迷信愚昧活动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7.
才贝 《中国藏学》2023,(4):20-29+210-211
中国西藏境内的冈底斯山,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跨境圣地,历史上就是中国与南亚、中亚文明交流、民间贸易的重要区域和通道。文章通过跨文化视角梳理了汉藏及南亚相关文献对于冈底斯山的多重表述,阐述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文化价值的普遍性,强调了冈底斯作为中国“神圣遗产”的定位,补充学界对于这一研究主题的不足。冈底斯在汉藏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体现了汉藏文化交流的面向,反映同一景观的不同文化认同,共同点在于雪山的神圣性特征。苯教早期圣地志文本强调了冈底斯作为创世神的一面,衍生出一套本土概念词汇,这在其他文明中是缺乏的,可视为冈底斯信仰中国化的精粹表述。其次,通过冈底斯在南亚相关文本中的不同形象阐释,揭示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我国传统文化与南亚诸国文化间交流互鉴。最后回到“文化遗产”的视角,指出冈底斯山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认同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8.
论《神圣家族》中的唯物史观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转变,第二次是从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对后一转变的研究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普遍认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萌芽所在.事实上,<神圣家族>已显露出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萌芽,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是在<神圣家族>萌芽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的初步表述.  相似文献   
169.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随之引发的农民工劳动权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劳动法等法律部门无法保障农民工的权利时.就需要刑法的保护.但我国现行的刑法中关于农民工劳动权保护的规定还很不够.需要引起立法者的关注.以期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0.
任军 《回族研究》2013,(1):34-39
本文沿着纳塞尔《知识与神圣》第二章"何为传统"的思路,对"传统"一词的定义、内涵及其不同维度进行了解读,并对传统与现代的对抗这一传统主义主题进行了阐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