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0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597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理想国》中诗与哲学之争的本质是二者谁掌握教育雅典民众的权力。统摄全篇的冥府主题隐喻着雅典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遭遇的灵魂危机,提供了诗与哲学之争的现实语境。在承担教育功能以外,诗还镜像地呈现着人类世界的自然现实,其模仿与变化的本质决定了诗教状况将会随灵魂危机一起遭到败坏,哲学教育也面临同样的危险。因此,《理想国》讨论诗哲之争的真正意图并非要使哲学赢得对诗的胜利,而是通过揭示诗与哲学的共同危机促使雅典人认识到自身灵魂的危险处境,从诗教代表的现实世界出发,在朝向理念世界的攀登中完成灵魂的净化。诗与哲学的关系也将在这一过程中由纷争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32.
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作家创造性地借用了《旧约》中伊甸园神话模式,并赋予作品以《启示录》的色彩,以此揭示出罪恶的种植园文明、现代金钱文明的痼疾,并指出人类必将生存、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
吴晓东从事神话学研究二十多年,纵观其整个研究历程,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对蚩尤神话的研究层层深入,对盘瓠神话研究革故鼎新,同时以考据为主的研究特点贯穿始终。他坚持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不排斥用其他方法进行补充研究。其不拘定论、大胆质疑、推陈出新、多有创获,一直在学术研究中苦心孤诣,其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34.
研究神话叙事、神灵符号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传世文献和文献讲述者个体身上,要将视野投放到传承享用神话的社会整体上。神话是原始初民想象的凝结体,社会阶级分化后,上层贵族借神话建构统治的合法性,对神话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改造,将统治意愿通过伪装的、习以为常的形式,通过经济、政治以及民众的认知基础进行推行,以控制民众意识,完成对社会统一体的规约。  相似文献   
35.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长诗《老水手之歌》,以老水手和婚宴客人的对话为主要内容,通过老水手的叙述营造了特殊的“炼狱”环境意象,而诗中的人物形象更是蕴含着独特的宗教原型,是一首蕴含浓厚宗教神话色彩的诗歌。在诗中,以红色为底色的航海过程象征着耶稣由受难到死亡再到重生的过程。老水手、信天翁、水手们所代表的人物意象,则是整个基督教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原型形象。解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柯勒律治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36.
无论是恢弘壮丽的中国古典神话还是神秘浪漫的希腊神话,都有很多关于蛇的神话故事。而蛇意象在两种不同特质的神话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意义。中国神话中的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图腾崇拜,而希腊的蛇在《圣经》的文化底色中,依旧禁锢于耶和华对于它们原始的诅咒,永远摆脱不了诱惑和邪恶的本性,是祸乱之始、灾难之源。由此,中国、希腊...  相似文献   
37.
3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话记忆是神话基因在文学上的发酵与神话密码的现代性重组,主要表现为神话重述、神话意象、神话思维等基本类型,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内涵和悲剧性的诗性本质,为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提供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39.
"江流儿"源于古老神话,世代流传。孩子出生后,因为种种不得已的理由被抛弃于河流,最后被人捡拾,长大成人后往往成就一番事业。"江流儿"原型带给我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这种已经植根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集体无意识,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通过对"江流儿"原型的阐释,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并且探究"江流儿"原型的当代状态,通过两者的契合点和象征性的置换变形,可以揭示出"江流儿"原型在当代文学中的深层含蕴、更具概括性的典型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0.
文化模式对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想及史著风格具有重要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史家关于历史时期神话现象的记载方面。中华民族自先秦以来就具有"重现实,轻玄想"的理性主义传统。受此影响,司马迁在撰述《史记》的过程中对先秦以来历史文献中本不丰富的志怪材料加以斟酌削减,仅存留那些能够代表重要政治人物政治活动的神话事件。相比较而言,希罗多德著述的《历史》则透露出"人神不分",主张人神二者共同创造历史的认识论倾向,这与作者所处古希腊城邦制社会条件下浓厚的神话氛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