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私人侦探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因社会需求较大而屡禁不止.私人侦探在目的价值上与刑事侦查的一致性,决定它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调查取证系统,成为刑事侦查工作的补充和延伸.而且,私人侦探作为民间调查机构也有助于侦查模式的改造,协助"公力救济"平衡人的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52.
对“媒”产生、发展的历史考察分析认为 ,“媒”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担任婚姻中介人这一主要职能之外 ,还在各个历史时期体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现出一幅极具民俗风味和社会风貌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3.
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可以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又可以分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而我国法律并未对自助行为作出规定,本文论述了自助行为的含义、历史沿革、法律价值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4.
政约、乡约、行规、家法等是传统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保护形态,而私法契约则是承载个体权利的工具和手段。两千余年的文明史证明,中国民众在追求个体权利的历程中毫不懈怠,毫不妥协,人性的欲望和激情(求富求荣)仍然主宰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探究传统中国契约权利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形态旨在阐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契约权利及其存在方式以及其实现途径,契约权利的演进形态则主要探讨契约内在的利益律动。基于中国宗法立国,教化治国之传统,中国契约所体现的权利形态经历了互助互惠的嬗变过程,最终以互惠作为契约利益的中心原则,契约最终从人伦道德中脱身而出,成为规范民事主体权利义务的独立法律凭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55.
唐代外交出使费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志刚 《人文杂志》2004,(3):146-152
随着唐朝对外交往的逐渐扩大 ,其外交出使也日益频繁 ,外交使节作为贯彻“通使安边”思想的执行者 ,其经费用度的构成特点 ,及其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 ,与其时许多方面密切关联。注重信物的时风 ,行人私觌的习惯 ,是外交礼节物质化的体现 ,增加了唐朝的财政负担 ;私觌费用官给与私筹的争论 ,使者求利于异域的活动 ,暗示了政治外交也带上些许经济意味 ,正反映出唐代越来越多的外交出使与江河日下的财政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6.
培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剖析了各种俗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把人生的最高追求定位于“公善”,同时又看到了“私善”存在的必要性,区分了“德性”和“天性”,并提出了改变人的“天性”的“药方”。培根的这些思想同中国古代圣贤提出的“兼爱”观、“不朽”观和人性论相比较,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叹代人可以以中引伸出许多有益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57.
“公贿”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种腐败现象。该文依据大量事实材料,对“公贿”腐败现象的性质特点、发展态势、表现领域及其在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中的危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8.
作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以其惊人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气魄,突破了中国传承已久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崇公抑私"的观念,确立了"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应有地位,树立了平衡互动、辩证统一的公私观念,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59.
由于养士之风在战国的普遍盛行,这样,"托"便成为战国士人在"仕"、"隐"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托"包括"托于诸侯"和"托于私门"两种.养士的权贵与寄食的门客之间有着复杂的"报"-"施"关系.本文尝试着梳理这一中国历史上有所本源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