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前,世界上许多油气资源国都认识到了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而,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强化了对油气资源的监管力度,资源国纷纷加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争夺正激烈上演。中国作为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几年不断攀升,2011年更是超过了56%,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石油下游产  相似文献   
62.
道德稀缺性既受制于道德资源配置的稀缺性,也包含主体道德心理、能力和行为的稀缺性。对于道德稀缺性问题,经典的伦理学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和解决路径:功利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为人类破解道德稀缺性难题提供了动力,但其缺失解决此问题所需要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义务论的主要贡献是避免了功利论处理道德稀缺性问题时的片面性和整体性思维的缺失,但却容易流于平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阈限。而德性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方式,其“中道”思想及对于善的内在追求,既符合破解道德稀缺性难题所需要的整体性思维,又符合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渐进性特点。可见,作为完善论伦理学范畴的德性论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天然优势,德性论的复兴也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63.
报业的核心能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能力生成于资源,核心能力生成于稀有的、无形的资源。对报业组织来说,新闻价值观、核心知识是资源,现行报业管理体制下的媒体本身也是资源,报业的核心能力均由此而来。由于和执政党的特殊关系,也由于分享了执政党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党报的稀缺性资源相对更多一些,其核心能力也应该更强。  相似文献   
64.
任何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人性观建立起来的。资源的稀缺性、社会单位的个体性和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政治学方法论的基础和前提。在政治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承认人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限的认识能力,不应拘泥于所谓“终极真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5.
奥运会媒介事件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媒介事件的现代奥运会,在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和策划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这种参与策划,不仅体现在奥运期间对体育赛事的报道中,也体现在前期的组织筹划以及赛后的宣传利用上。媒介在整个环节的引导,使奥运会在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承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6.
在目前司法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刑罚的使用成本是高昂的,然而其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通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比较其成本和收益,提出更合理的配置刑罚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理论界存在着企业人力资本界定的分歧。指出以稀缺性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界定依据不符合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的逻辑,企业人力资本的正确界定有助于人们认识其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价值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68.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人力资源以其特有的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看人力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是由人才的各种差异造成的,它在为企  相似文献   
69.
文章提出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资源稀缺性的家庭类型,分析了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及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在嫁娶婚、招赘婚和两家并一家这三类不同的婚姻形式下,家庭成员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情况不同,婚姻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资源重新分配的一个重大事件,涉及到与另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婚后两家间的关系以及代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家庭间的婚姻是一种婚姻策略的后果。  相似文献   
70.
制度是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变量。西部地区存在制度供给“稀缺性”现象 ,其原因在于西部内敛的、超稳定结构的文化及环境特征 ,以及政府的制度供给力度不足。解决制度“稀缺性”问题有赖于政府力量的加强和西部地区学习能力的提高。制度变迁离不开社会发展质量的作用。当前西部地区制度创新的方式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 ,诱致性变迁为辅 ,但最终必须逐步转变为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来确立西部制度供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