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于受封建宗族文化和工商业行会文化的双重影响,京剧与生俱来形成一种以“程式化”为核心的艺术谱系。从而,在艺术形态上,京剧突出地表现出角色行当的谱系化的分类、舞台程式的整体性的强调以及表演流派的网络状的衍生,等等。并且,由于受艺术谱系的结构性的制约,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冉皮勒演唱的史诗《江格尔》和金巴扎木苏演唱的《圣主格斯尔可汗》的程式之异同,以阐述蒙古史诗口传文本中歌手是如何用传统的叙事单元构建史诗诗行的内部法则及由不同地区的不同歌手创编史诗文本的特色与语言技巧,进而管窥蒙古史诗传承与发展中歌手做出的贡献,史诗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3.
假如有人问:新闻报道是一副怎么样的“面孔”?恐怕许多读者会“异口同声”:千篇一律。确实,新闻写作程式化、模式化已成为新闻报道的一大通病,总是一副面孔,一种腔调,难以引起读者愉悦的美感。  相似文献   
34.
从中国书法即是线的最高艺术形式的角度,按照文字和书法历史发展的顺序,结合文字书法及其理论对中国画线的影响,论述线条艺术的渊源;从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方面,论述中西绘画中线的异同.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中国书画线的表现力的不断丰富;中国画线中的表现程式;中国画线与情感的表达;中国画线的表现力与线的组合规律.对于中国书画线意义的认识和今后的发展,既要求继承发展,又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不能太多的受其技法、理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35.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6.
从经济学视角看人力资源管理程式化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的程式化管理往往忽略了对有效性的思考。现代经济学认为,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在现实的管理生活中,由于观念、体制、非对称信息、授权和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流于程式化,缺乏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37.
受特殊的科举考试形势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唐末文人当中普遍存在一种带博物性的博学之风.他们对政治及传统经学保持一种局外人的冷漠,而对偏僻的故典及民俗知识表现出一种畸恋.随着科举考试队伍的不断庞大,诗人人数增多,他们结成同盟,在创作上苦吟博采、斗法竞技,诗歌产品呈现出通俗化和程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8.
中国的戏曲侧重抒情写意,十分注重形式之美。本文从音乐美和视觉美两方面概括了戏曲形式美的特征,分析了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与深层意蕴,指出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革新传统戏曲形式,将是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9.
从湖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出发,分析湖湘青铜器的原初性与复功用性、造物观念和艺术的表现四种类型的造型程式化的表现艺术手法,并从美学的理念出发叙述了湖湘青铜器审美创造心态、审美意识的特性,以及在审美功能中的教化作用。推论出湖湘出土的青铜器的艺术审美观实现的是一种审美愉悦感的反映,获得的是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40.
邬建 《中州学刊》2006,(5):292-293
中国画笔法、墨法、结构形式等程式化造型规律,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就是中国画家在对生活长期积累、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创造出的艺术符号。这种符号的个体表现力虽然有限,但其因人而异的排列组合方式却是无限的。对中国画的程式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