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41.
法律语言的功能首先是规范调节作用,其次才是提供信息.法律的规范调节功能与程式化的法律语言关系密切,法律翻译时必须正确处理语言程式化的问题.要实现法律翻译的功能对等,就需要做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三种对等,即法律文本整体框架的形式对等,法律语言语用功能的对等,逻辑结构的对等.不同层面的对等亦涉及用词、句法、篇章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2.
李更春 《理论界》2013,(10):142-144
此文梳理了国外程式语加工的研究,得出结论:此类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后续研究应基于多种方法,考察不同群体(尤其是外语学习者)对不同类型程式语的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43.
元杂剧的编创方式,并非传统上所说的“作家作曲、伶人作白”这种形式,元杂剧编演分工不分明,是因为元杂剧的故事间架、说白以及套曲音乐,有大量的口头程式可在表演中创作,所以不必一一写出.杂剧中曲白相生的故事说唱,最终是由伶人在口头表演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完整的元杂剧作品是由作家和伶人共同创作完成的,故元杂剧的完成式只存在于伶人的表演之中,每次表演都可谓是一次新的创作,都会有新的变异.因而,现存元杂剧剧本没有一部为作家的原作.  相似文献   
44.
45.
《九歌》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篇章,保存了巫觋祭歌痕迹,具有浓郁的巫楚文化特征。论文将在分析戏曲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取戏曲起源"多元综合说",从程式化、以说唱歌舞演绎故事两个角度分析《九歌》的"行头"和"植物道具意识"和傩面具体现了戏曲的"程式化"特点,并且通过祭祀"楚舞"和代言完成了戏曲的"以说唱歌舞演绎故事",从而考辨《九歌》作为中国戏曲源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6.
作为现代文化创造之必然选择,自觉符号设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总是表现为人处理同外界客观符号世界关系的特定文化创造活动,它既是一种功能性超越活动,又是一种不断寻求具体、反对抽象的程式化文化创造活动,还是一种兼顾自律性、兼容性与预验性价值的文化创造活动.它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能力,有助于我们按照复杂情况来引导当代人类文化创造,更好地把握自身文化未来与发展趋势.就文化学层面而言,自觉符号设计对于当代人类文化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7.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为观察解读对象,借用中国画以抽象的符号表现程式这一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文化阐释。认为恩施土家族傩愿戏在三段式表演中运用程式化符号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点,对其艺术语言研究有利于它的保护、传承及创新。  相似文献   
48.
艺术接受程式化是指受众倾向于按照既有的心理模式或思维定势接受作品,受众的接受动机主要为消遣、娱乐,接受状态比较被动,接受效果主要为表层愉悦。当下网络小说接受的程式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内容选择类型化、关注热点快速更替和接受视角单一化。网络小说接受的程式化现象是由复杂的社会条件和受众固有的接受心理决定的,有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其对艺术的负面效应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49.
楚剧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曲艺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较之于其他剧种,虽然楚剧地域辐射面较窄,但是其舞台表演与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侧重于从美学观点入手,客观解析蕴涵在舞台空间、人物脸谱与服饰装扮以及歌舞表演中的审美与应用价值.分析和总结楚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对美学跨界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早期话剧的政治色彩造成了它在戏剧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的成就不高。很多剧目和演出团体披着西方戏剧的外衣,却做着传统戏曲的本行,呈现出了“不中不西”、“不新不旧”的倾向,话剧语言更是“不文不白”、“不土不洋”,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程式化倾向。本文以戏剧文体学中对戏剧语言进行话语分析的共识研究方法,尝试探索早期话剧语言在话语分析视角下呈现出的某些文体倾向以及这种戏剧语言文体风格在整个中国话剧语言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