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诗人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热情以及“蜕变”新生的愿望。然而,经历了思想和艺术“蜕变”的诗人,并没获得精神的自足与安慰,反倒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其诗人的身份遭遇了双重的质疑,一重源于时代和社会,另一重则源于自身。在尴尬处境中的现代主义诗人,缓解身份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72.
73.
分析指出,冯至与穆旦虽然同是40年代智性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但诗歌风格有比较明显的不同。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试图从艺术风格方面入手,通过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总结对冯至穆旦的抒情诗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冯至穆旦智性抒情诗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4.
穆旦在1945年这一特殊的年份下,写了一系列有关正面描写战争的诗歌。但这些诗歌并不是对战争做单一的描写,而是将其以往诗歌中的诸多特质,如,将关注底层、怀疑与反思精神等融入其中。穆旦通过《退伍》与《农民兵》展示了"多余"的退伍兵和"苦难"的农民兵两类士兵形象,完美地将直面战争、关注底层和思考战争融合到一起。对这两首直面战争、关注底层、充满怀疑与反思之作进行分析,可以为我们理解穆旦1945年的诗歌创作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75.
穆旦是一位晚出而重要的现代诗人。穆旦的晚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时间节点:一是在中国现代新诗的代际序列中,出场较晚;二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较晚;穆旦的写作具有独断的性质,诗歌展开的前景更符合新诗发展的艺术逻辑。但穆旦对后来者的创作缺乏深刻的介入性影响,“诗歌艺术精神”似乎具有某种孤立的性质,在后来者的写作中,很难找到比较清晰的对应和传承线索。《春》,或许可以从一个视角带动对穆旦诗歌相关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6.
《诗八首》呈现的是关于爱情的思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诗。它是爱情的透视底片,也是自我的透视底片。"本我"与"自我",情感与理智,你与我这几个元素的纠缠与搏斗,展示了爱情的各个侧面与内在质地。  相似文献   
77.
穆旦成长于一个"新与旧"亟待重新"适应"的时代,时代语境之中关于"新"与"旧"的协商、"传统"之于写作者的历史效力等因素构成了某种潜在的力量,暗中修正着穆旦的写作:穆旦写作带有明显的"非中国化"特征,但以杜甫、陶渊明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象与诗学资源始终潜藏于其内心之中,在不同人生阶段,通过不同样式呈现出来。这显示了中国新诗写作发展到这一时期,在古典诗学资源传承命题上的新局势,即随着时代生活的新变,个人成长背景的潜移,古典文学资源之于写作的效应不再是直接施予,而是沉潜为某种精神性的背景。此种发掘,有助于更好地窥见穆旦那一代人的历史境遇与诗学冲动,同时,也能为理解新诗与古典诗学传统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8.
本文主要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思维、诗歌审美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 的探险之路上所作的探险努力与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9.
北塔 《江汉论坛》2007,(3):108-112
本文以中国现代新诗史上40年代最为杰出的,而现在文学史上对其诗歌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尚未给予足够的研究的诗人穆旦的诗作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鲜明的"野兽"意象作为确入点,认为这个意象是诗人本我反叛的隐喻,是民族复仇的象征,是文明反思的载体,是反抗现实的武器.  相似文献   
80.
穆旦的诗中,<赞美>、<诗八首>是公认的代表之作,<隐现>近年来备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赞美>在穆旦的诗中仅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诗八首>在后人的阐释中偏离了穆旦诗歌创作的主线,使其无法正确.代表"穆旦的风格.<隐现>一出场就被蒙上宗教的面纱,遭遇误读.只有挥却历史的雾霭,找到并循着贯穿诗人四十余年诗歌创作的核心脉络,才能踏上其诗歌艺术的峰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