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为了解决最优空洞探测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利用贪心算法对空洞探测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设定了合理的误差,以理论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误差作为贪心选择标准,最终确定空洞所处的区域以及空洞的个数.这种算法复杂度为多项式级.  相似文献   
32.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与服务等事项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但塑造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给企业订一些响亮而空洞的口号.  相似文献   
33.
“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的心中能够唤起一种美好的感觉吗?我曾经问过一些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十分空洞或者使人感到肉麻的感觉。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也有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34.
青春、革命与文本性态度——论“文革”叙事的三个面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和革命总是密切相关。在革命叙事中,凡被革命征唤的青春总受到不同程度的礼赞,而一旦游离革命之外,则会显出感伤、彷徨、颓废以及幻灭等消极面向,并蒙上一层走投无路的个人主义的阴影。但自"文革"结束以来,解构革命的人道主义或现代化叙事却将这种青春与革命的指涉关系重构为种种不切实际的"文本性态度",而消费主义则将这一重构模式化了,似乎任何反拨的努力都是文本性的,仅具一种"空洞的姿态"。  相似文献   
35.
鲁迅杂文对一般意义上的虚无主义情景有着广泛的透视、解构;对自觉不自觉地沉湎于虚无的精神倾向也进行了透视,这一透视集中在三个方面:人处在混沌、蒙昧或困惑莫名之中,精神上无所归依;"庄严"、"繁茂"的价值表象背后的本质性"空洞--虚无";自觉不自觉地倾向于无真正作为、无是非之辨的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6.
"文山会海"是人们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繁杂低效的公务文书和空洞泛滥的各种会议的一种形象贬称.过多的文件和会议如同一种经久难治的顽疾,已经成为危害党政机关和社会的一大公害.笔者结合从事机关工作的实践,试就当前党政机关"文山会海"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等问题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37.
胡亚敏 《江汉论坛》2007,26(12):75-78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分别从审美的资本化、审美的普遍化、审美的欲望化和审美的过度与不足四个方面考察当代中国审美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并对之重新予以评价.本文认为,审美不再只是纯粹的艺术旨趣,它背后有资本的运作和控制.同时,审美逐渐成为城市空间普遍存在的社会生活形式,而审美的这种普遍化与审美活动的民主化和个性化相伴而行.审美的社会功能也有所改变,它不再仅充当救赎和批判的功能,而是通过审美以释放和平复人们的欲望.本文还认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是审美不足,主要表现为审美心境的空洞.因此,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提倡"审美的生活"都可视为一种使生活恢复自由与诗意的努力.  相似文献   
38.
漫画     
《领导文萃》2011,(5):65
  相似文献   
39.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心中,都可能毫无征兆地敞开一个空洞,冷风从洞口凛冽而出。这个洞可能是病魔,可能是重要的人与世长辞,可能是与他人的纠纷或事业的失败:洞的大小、深浅也各有各样。填补这一空洞固然重要,而透过洞口望见完好无缺时不曾见过的风景,也是生活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