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74篇
  免费   1350篇
  国内免费   346篇
管理学   4857篇
劳动科学   110篇
民族学   263篇
人才学   324篇
人口学   556篇
丛书文集   4160篇
理论方法论   777篇
综合类   14877篇
社会学   1352篇
统计学   4994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091篇
  2022年   677篇
  2021年   1005篇
  2020年   1020篇
  2019年   1121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1138篇
  2016年   1348篇
  2015年   1393篇
  2014年   2076篇
  2013年   1913篇
  2012年   2239篇
  2011年   2264篇
  2010年   2120篇
  2009年   2057篇
  2008年   2289篇
  2007年   1650篇
  2006年   1265篇
  2005年   1119篇
  2004年   726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486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对于跨文化意识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为散乱的状态。为了对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解析、模型构建和培养策略方面进行探究。文章分析认为跨文化意识应该定义为个人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此定义出发建立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模型以阐明其内涵;最后明确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途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2.
陈忠 《人文杂志》2015,(3):113-120
伴随世界文明的生成与转换,城市与伦理历来相互关联、相互生产,城市-伦理生态具有多样性、非自足性、变迁性。当代城市化的深化使伦理与社会的关系,使这个世界的伦理图景与伦理生态,发生了重要改变。分化与纠缠、变化与固化、多样与单一等诸多矛盾表明,当代城市社会正在遭遇深刻的康德悖论式的伦理冲突。一方面,城市化的推进为伦理转换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任务;另一方面,伦理的自觉、现实推进,又将为城市化的规范化、合理化提供基础支撑。建构一种更具语境张力,更具包容性、现实性、此在性、有限主体性底蕴的城市伦理,着力推进"此在单元""此在空间"的伦理化,对城市社会的合理化、可持续具有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保护性价值观是心理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个概念,但是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反应,研究的整合性往往存在不足,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实证研究方法所无法解决的矛盾,需要将保护性价值观的研究回归哲学层面,探讨这些观念产生的根源及其关系和联系。保护性价值观的两分类结构模型,包括底线价值观和不可数量价值观,在外显观念和行为上均表现出保护性,但其内在心理机制却完全不同,其对保护性价值观研究中出现的绝对性弱化和非伦理道德内容等困境以及保护性价值观的动态性给出了较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55.
梁绍连 《科学发展》2015,(1):107-112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增长格局加速分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常态"特征显著。上海经济的"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表现为新阶段、新增长、新结构、新动力、新空间、新风险。要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即:服务业提升、城乡一体化、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56.
采用“全球创业观察”模型对广西创业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在创业相关的有形基础设施、文化社会规范、市场开放程度、政府政策及商务环境上所获评价较高,在金融支持、教育和培训及研究开发转移方面所获评价较低。可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训、优化商务环境及促进研究开发转移等方面来优化广西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57.
蒋立业 《城市观察》2015,(4):172-178
田子坊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它的再生与开发实际上不过是空间的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创造出的文化意义,符合了当前文化消费的符号逻辑。因而,在经历了空间意义转化为符号消费对象之后它完成了商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8.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