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2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管理学   1053篇
劳动科学   132篇
民族学   389篇
人才学   221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4808篇
理论方法论   897篇
综合类   9220篇
社会学   944篇
统计学   10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1195篇
  2010年   1121篇
  2009年   1202篇
  2008年   1410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976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22.
23.
本文从大协调学的角度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对务实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在大尺度上研究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和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而运用邓小平理论和有关科学,论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搞好综合规划、宏观协调和健全领导工作责任制,并提供了有关方法.  相似文献   
24.
拟制信托是将不满足信托成立形式要件的法律关系拟制为信托关系。拟制信托法律技术在我国已经被运用于司法实践和学理分析中,但其本身并未获得足够关注。现代财产管理关系的复杂化使得外观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不一致的情形不时出现,为保护实际权利人的利益,满足社会生活需要,有必要通过信托的拟制供给规则,以弥补依据法律形式适用之规则的不足。我国信托拟制应从司法拟制上升为立法拟制,拟制的内容应为意思拟制而非事实拟制。在规范设计层面,拟制信托的要件可分为拟制要件和一般要件。  相似文献   
25.
26.
27.
船山学是船山思想和精神品质的学理化体现和体系性呈现,是船山思想和精神品质能够自成体系并长久绵延的内在机理和学术价值之综合凝结。船山学之所以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神韵和魅力,既在于她对中华学术文化或国学特别是中国哲学思想所作出的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显示出一种集大成的学术特质,也在于她在总结中华学术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促使其别开生面,向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破块启蒙的新命题、新观点和新思想,体现出一种'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或革故鼎新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28.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和理论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应运而生.适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黄永林、肖远平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近期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教程在努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深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理论、大力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实践、积极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方法等方面形成特色,成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之路的力作.  相似文献   
29.
基于时间学理论,灵活运用廉政文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之中,将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实现廉政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耦合,使课堂再现党的反腐倡廉历程、重现党的初心使命进程、充满廉洁从政思辨、达成德法兼修目标、充盈厚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0.
当前对立法程序所形成的“法案的提出、法案的审议、法案的表决和法案的公布”四个显性立法程序的基本共识,不能全面解释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原因在于实践中至少还存在着“立法规划/立法计划、法案的起草、法案的审议、适用解释”四个隐性立法程序。其中的逻辑主线表现为显性立法程序与“组织”相勾连,隐性立法程序与“个人”相勾连。《立法法》条文以“组织”视角所建构的显性立法程序和立法实践以“个人”视角所探寻的隐性立法程序共同构成了立法程序的二元结构。从纯粹立法学问题的解释选择问题着手,所建构的立法程序二元结构,需要在“组织”和“个人”两种视角中循环联动,实现视角的融合,以扩张既有的理论解释力,争取最大限度的接近立法运行过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