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陈颖 《新天地》2011,(6):30-30
今年参加国家性研究课题《繁体字认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从开始的不以为然——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到现在的相信青少年认读繁体字是必要的,尤其是常见的简体字的相对应的繁体字。一、认读繁体字。有利于增强文化修养文字具有传承历史的功能,从文字传承的文化历程上看,当年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文字,是把各国文字废除,以本国文字为准,简化为小篆。后来小篆演化为汉隶,汉隶演化为楷书,遁套字形就是我们现在所就的繁体字。  相似文献   
22.
苏国勋 《社会理论》2006,(1):234-238
作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韦伯,其名声为中文读者所知晓远比马克思和涂尔干要晚。马克思的名字随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的炮声即已传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马克思的著作与恩格斯并列以全集的形式由官方的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作为国家的信仰体系,其影响可谓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3.
也谈简体字     
在政治更迭、文化变迁的大叙事中,小小的文字变化最能体现大时代的风貌。古有始皇帝威权下的书同文,今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旨在汉字拉丁化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字与繁体字争议的背后,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或者说是中华历史文化断裂与传承的别一选择。周清泉先生关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中的管见,因于当时话语权被肆意剥夺而无处表达,本刊编发该文,一是提供关于汉字简化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彰显学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24.
五四之后,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持续高涨,对此,朱自清先生一直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支持。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对白话文运动最有力的推动;同时朱自清先生还在他的许多著述中阐述了他的中国语文观。本文是对朱自清先生的著述中有关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论述和观点的综述  相似文献   
25.
锺兴永  吴顺发 《云梦学刊》2011,32(2):126-131
汉字的书写是从"简"开始的。简体字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历代传承,从来没有中断使用过,亦属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国家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推行简体字,使简化字获得了"正体字"的地位,并得到了民众的呵护,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6.
达建 《社区》2013,(17):11-11
古书云:次仲以楷字法局促,遂引而伸之为八字之分,故号八分。就是说王次仲先生(秦始皇时期)认为楷书有它的局促性,因此就因势利导,引导分离出了像“八”字一样向两边取势的笔法,所以叫做八分书,也就是隶书的前身。而隶书与八分书的区别就好像今天的简体字和繁体字一样。  相似文献   
27.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港人与内地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先是内地孕妇的话题,然后是内地富豪赴港买楼、接着连续不断出现所谓奶粉事件、香港餐厅的简体字餐牌事件、“蝗虫”事件、国教和殖民地旗风波,以及引发颇大影响的“水客”事件。  相似文献   
28.
应科学认识繁简字,繁体字并非个个合理、见形知义,简化字的一些理据也是合乎汉字构字规律的。传统的书法艺术并不排斥简体字,不能片面认为繁体字好看、简化字不好看。恢复繁体字,需要大众重新学习掌握,需要电脑字库、工具书等进行改动,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也不符合汉字演变发展的历史规律。繁简字应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