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太平广记详节》为朝鲜时期集贤殿文人成任编纂的~部《太平广记》的选本,所据《太平广记》底本为宋本,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今存韩国。据韩国学者所整理的《太平广记详节》篇目卷次考辨现存《太平广记》篇目三则:一、今存《太平广记》中《周广》篇名应为《广周》;二、“嘲诮”类《李寰》《韦蟾》《李台瑕》《陈癞子》疑属“嗤鄙”类。三、今存卷二七0“妇人一”下当有“烈女”类名。  相似文献   
12.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报道,2006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已出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转载75篇,居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第7名,河南省第1名。此排序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110个社科类专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文科学报概览)》、《光明日报》等12种文摘期刊和14种文摘卡,共计136条检索途径检索结果进行排列的。检索结果表明:这136条检索途径2006年共从2797种期刊上转载文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872年以来报刊有关藏学论文资料索引篇目、类别和内容的统计数字研究,我们认为我国藏学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当社会处于稳定和发展时期,藏学事业的发展就相对稳定和迅速,反之则会出现曲折。因此可以说,我国藏学的发展是与国内外的政治、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而且也是以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主要宗旨的。它既离不开政府对它的需要,也离不开政府对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法制”篇是地方综合年鉴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处于转型时期而“依法治国”的当今,更需要年鉴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纵观地方综合年鉴“法制”篇的现状,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篇目名称。目前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创新、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个年鉴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年鉴的改革创新之路,促进年鉴事业的更大发展。本文结合《曲靖年鉴》2003年卷、2004年卷的编撰实践,对年鉴改革创新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编辑处副编审张维义《年鉴行文规范问题刍议》一文,根据其在责编部分年鉴稿件的工作实践,指出在年鉴的行文规范方面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论述了年鉴行文表述统一规范的重要性。为使年鉴行文规范化,要树立责任意识与精品意识;要认真制订行文细则,加强业务培训;要大力加强年鉴的总纂工作;要提升年鉴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年鉴编纂机构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王逸、朱熹、蒋骥三家的《兰辞》注本,在训释篇目和训释体例方面各有异同。从训释篇目上说,三家注本所选择的楚辞作品,各有侧重,从训释体例上说,三家注本无论是总体体例,还是具体作注的体例,既是传统训话的影响,又有着各自的特色,且各有优劣。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三家《楚辞》注本在训释篇目和训释体例上,从形成到成熟的渐进发展过程,而且还可看出古代众多《楚辞》注本在这两个方面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8.
王琴 《兰州学刊》2007,(3):186-188,205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逻辑体系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钩连,展现了朴素辩证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理论建构中的融合,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某些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对朗读篇目进行了较大调整。新大纲朗读材料调整以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审美教育为旨归,具有注重科学精神,探求国际道路,强化民族意识,凸显时代特色和张扬审美职能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年鉴事业机遇与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年鉴事业的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是我们年鉴界的当务之急。结合《南通年鉴》编纂实践,笔者认为,年鉴应在意识、篇目、内容、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年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