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2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尚庆飞 《学术界》2008,(3):291-296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所谓的"心理历史学派",在正统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历史分析框架之外,尝试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性心理、性格结构以及宏观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毛泽东及其思想,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社会心理研究和个性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层面考察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个性心理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在介绍这一学派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所在学界所遭遇的批评,充分肯定将这一方法引入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合理性的同时,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对这一学派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62.
埃里希·弗洛姆批判的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人与社会的思想,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社会性格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人性的新思维。弗洛姆注重分析人性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人性理论在实现个体的人格健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两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3.
64.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英国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女主的美国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该影片女主妮娜是一个性格温顺的演绎白天鹅的完美者,然而为了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一个"黑天鹅",为此她一步步实现自我蜕变的全过程。现实中的妮娜是纯洁、乖巧的,但在排练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狂野、邪恶的一面。依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纯洁乖巧,狂野邪恶分别是妮娜自我和本我的表现。在演绎黑天鹅的过程中,妮娜经过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强烈对抗,最后完美的蜕变成一只真正的"黑天鹅"。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妮娜性格的蜕变做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65.
66.
文化精神分析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与文化时代的象征与核心。建设现代文明,应对社会的文化精神状态加以了解和改造,并为代表现代文明的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弘扬做出努力。文化精神分析即对文化精神的了解、批判、改造和发展,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文化精神分析是人类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67.
潜意识理论发生发展探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基于生物机制,提出了个体潜意识理论,而荣格和弗罗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把它上升为集体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从弗洛伊德到荣格再到弗罗姆,潜意识理论及具体内涵有了重大发展,在一个侧面展示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及变化  相似文献   
68.
卢毅 《学术研究》2023,(5):36-41+187
为了正视并回应福柯对于“压抑假说”的批判,需要回顾精神分析发明“性欲”的历史语境,梳理压抑假说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澄清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两人压抑假说之间的重要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福柯对压抑假说的批判以及对生产问题的强调,凸显这一批判本身以及对这种批判的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找到福柯与精神分析相关理论之间的潜在对接点,揭示围绕压抑与生产而展开的这场争论的实质,以及“基于压抑的生产”这一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69.
历梅 《晋阳学刊》2011,(6):137-138
一在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风景描写。这些风景作为抗战时期文学的素材,以其意识形态的中立性或隐蔽性而能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所接受,成为民族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此为风景在抗战时期的民族认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现实依据。从其心理依据上看,此一时期,  相似文献   
70.
文章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对比《红字》中主人公海斯特的性格命运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性格命运,展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总结出作者霍桑和张爱玲对女性所赋予的殊途同归式的人性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