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荒诞与虚无:贝娄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娄从人与金钱关系的异化现象出发 ,揭示了整个世界的荒诞、畸形和错乱。同时 ,以大量笔墨描述了现代人对其存在的暧昧性多余性的自觉以及厌烦心态、死亡恐惧等一系列痛苦而虚无的存在体验 ,体现了存在主义关于“世界是荒诞的 ,人生是痛苦的”这一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72.
当代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重在描绘主人公的心灵轨迹,展示故事背后的精神背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生存的苦闷与矛盾;小说的独特风格则表现了贝娄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3.
索尔·贝娄是一位在当代美国文坛享有盛誉的犹太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著称于世.贝娄丰富的个人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使他对美国社会中文明的命运无比担忧,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精神世界充满困惑和痛苦的反英雄.然而,这些人没有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他们在作品中最终呼唤的是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74.
75.
索尔·贝娄的短篇<寻找格林先生>包含一系列二项对立的意义建构.李鑫华先生依据美国新修辞学家伯克的认同学说对此短篇进行解读时忽略了文本中的二项对立建构,因而得出的阐释结论不符合小说实际.  相似文献   
76.
存在主义是贝娄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来自贝娄对他那个时代现实的深邃洞察和冷峻思索 ,是对那一“存在主义窘境”的艺术反映。其次 ,它是贝娄接受了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最后 ,犹太文化中特定的历史境遇、悖论特征、精神探寻意识等则是形成这一思想的潜在要素。  相似文献   
77.
索尔·贝娄的小说《只争朝夕》的主人公在社会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绝望且又无奈的美国知识分子形象,作家深入剖析了他濒临崩溃的心理状况导致的根本原因,向读者展示了美国社会上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8.
索尔·贝娄最早的两部小说,尽管受到作者的轻视,但它们刻画的人物跟他后来作品的主人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敏感内向、多疑好思、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苦苦追求人生的意义和道德新生的城市现代人(大多以犹太人为典型)。不过这两部小说严谨的结构和忧郁的风格还不足以展示贝娄独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9.
综观有关<洪堡的礼物>的评论以及这部小说本身,<洪堡的礼物>具有欧洲"梅尼普体"文学的若干典型特征.二者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达成内在的相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二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相似之处:二是索尔·贝娄可能从他喜爱的梅尼普体小说中得到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80.
《院长的十二月》是索尔·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虽受到广泛关注,但评论界多认为该小说为缺乏艺术性的败笔。近年来,有些批评家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有所改变。从性别意识、男主人公形象塑造及文体风格的改变三个方面来看,小说家展现出了以知识女性为主体的“爱的共同体”、关注解决现实问题并寻找到内心平衡的“平衡性英雄”以及通过强调人文科学价值来揭露美国当代社会危机的“诗化新闻体”,这有助于探究作品的创新性和小说家不断发展的思想,以及贝娄从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创作不断谋求创新、行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在主题揭示上也更为深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