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49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51.
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贤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尚)法不上 (尚)贤”,用贤以“明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的本质。举贤任能,韩非主张以“参伍之道”察言识人,以“隐栝之道”大量使用一般人才,坚持原则反对用人的不正之风。使贤用能,韩非强调以法治官与用术禁奸相结合,充分调动百官尽忠尽责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52.
"尚贤使能"是荀子人才观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涉及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人才使用和考核等,作者就这些内容作了评述,并分析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53.
宋金元奉使诗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斌 《江淮论坛》2010,(2):161-169
奉使诗是宋金元四百年诗歌史上的一道文学盛宴。由于宋金元各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与使者出使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因而也导致了其奉使诗特点的不同。北宋的使辽诗,以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鲜明的时代性而著称。南宋使金诗最显著的特点,是诗人们因“靖康耻”所产生的山河之痛、家国之恨、黍离之悲,皆寓其中,从而构成了其艺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融汉民族诗人与少数民族诗人于一体,以描写自然风物人文景观等为主,并视沦陷区中的中原地区为“异域”者,是金元奉使诗所表现出的最主要的几个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654.
以下"三位"、"三动"和词的活用是笔者对常见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归纳. 一、"三位" "三位"指词在句中的位置,主要有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介宾短语作补语译作状语.  相似文献   
655.
辽朝宫使作为与前期政权演进历程中斡鲁朵性质的变化紧密相关的职官,正式设立于辽圣宗朝,与某宫都部署并非同一职官。在兴宗、道宗时期,宫使的职能发展得更加完善,可分为统领禁卫;总体处理斡鲁朵军政事务;代替辽帝监军;代表皇帝处理大臣与邻国丧葬事务等。至天祚帝朝,随着辽朝政局混乱,宫使渐趋没落。  相似文献   
656.
明代云南永昌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儒学学校发展轨迹:最先出现的是边地卫所治下的特殊社学,它们虽以“社学”为名,却表现出明显的官办特征,教学内容具有边地和军事特点,更近于官办儒学形式;继之是军民指挥使司儒学,显现出府州县儒学与卫所儒学之间的过渡性特征,以其灵活性兼顾到边疆民族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治所的教育需求,但规制相对不完备;最后是府(州、县)儒学,它突破了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发展的瓶颈,实现了边疆与内地学校形制的整齐化。以永昌地区为代表的边地学校体制的演变之路,显示明朝在边疆地区推行儒学以教化百姓为起点,且政策灵活、形制多样,最终实现了改易风俗、发展文教的多重效果,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57.
马歇尔使华消息传来,社会各界关注度颇高。实力更强的国民党言必称配合马歇尔,借以继续获取美国援助,却不愿意支持马歇尔推进谈判、促进国共和解。军事实力处于弱势的中国共产党此时积极争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赞同马歇尔调处国共关系的主张。相比之下,这一阶段反而是中国共产党与马歇尔推进和谈的立场更为契合。与社会各界普遍希望马歇尔使华促进民主和平建国不同,国共更希望利用马歇尔解决各自面临的一些实际的利益问题。在此基础上,两党既要考虑民众的民主诉求,也要谋取最大限度地达成自身主张,对马歇尔的态度也进行了不少的包装。  相似文献   
658.
裴儒弟 《西藏研究》2023,(3):90-100+162
刘成勋在任西康屯垦使期间对西康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整编军队、布置人事、修筑成康马路、开办学校、剿抚康南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西康稳定。然而,1927年6月刘成勋被刘文辉部击败,被迫退出西康。由于其在西康实际施政不到两年,从而其治康计划来不及完全付诸实施,再加上当时川内政局动荡、西康自然条件恶劣和灾害频发、康南匪患严重等因素的制约,刘成勋在任期间对西康治理的整体成效不佳。  相似文献   
659.
大业三年(607),日本的第二次遣隋使向隋帝国递交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以隋代王言为视角,通过对遣隋使派遣与国书的文本细读两个层面梳理,可以看到古典的汉字书面语成为中世纪东亚共享的文化遗产。然而,它的引入与使用,却引起了文字背后的文化价值上的纷争。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君臣(内臣、外臣)关系在中世纪“国际”文书制度上被表现出来,其中还蕴含了佛教的东西观念。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固有的文化价值,还有王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权力。  相似文献   
660.
刘蔚 《文史哲》2023,(2):60-70+166
南宋乾道年间,楼钥与范成大先后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二人从淮河至燕山城的行程大致相同,其日记体行程录《北行日录》和《揽辔录》的书写却呈现出别样姿态。由于出使时间不同,楼、范途中所录时节风物和时事见闻自有客观差异;而出使任务的轻重、在使团中地位的高低以及人生阅历的深浅更决定了书写的主观差异。楼钥赴金贺正旦属于常规礼仪性出使,途中所受礼遇颇优,心态相对轻松,故书写赡详;范成大使金乃特派泛使,肩负祈请归还宋室陵寝以及更定受书礼的艰巨任务,有生命之虞,故书写促迫。楼钥为使团中级别较低的书状官,行动略自由,淮燕行程中可寻机访谈遗民,故语言书写居多;而范成大为正使,行动受严格监视,鲜能深入民间,但可接触金国军政高层,故偏重官制、历法、路制以及文武百官履历的记录。楼钥使金之际刚过而立之年,尚未入仕,而年逾不惑的范成大已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淮燕行程中,前者观察多停留于事物表层,文笔尚显稚嫩;后者思虑恂达,观察深入腠理,文笔更胜一筹。《北行日录》和《揽辔录》承载着楼、范二人以生命体验为基础的个体记忆,保存了别样的历史镜像,珠联璧合,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