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46篇
劳动科学   83篇
民族学   179篇
人才学   133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751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2639篇
社会学   1306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金秋十月,笔者应邀到桂林市一所中学去给初一学生上同学们,请问我说明白了吗?”了两节作文示范课。 一、课堂纪实 课前,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小枝桂花,教室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学生兴奋地把玩桂花,不时交头接耳。  相似文献   
62.
作为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心理医生,近年来毕淑敏尤以散文誉满海内外,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散文具有一种女性作家难能可贵的生命热力和思想深度,作品传达出作者对人类生命存在形态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把握与终极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最新散文集<心灵眼睛>,来透视作家心理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主题:对生命的礼赞,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心灵的拷阿.展示散文家毕淑敏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3.
中唐古文家李观以古文知名当世,韩愈与其交好,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他在古文运动之前英年早逝,留给世人诸多遗憾.其生平事迹在历代文献中记载甚少,专门研究李观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整理回顾前贤学者对李观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对李观进行恰当的文学评价和适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64.
大哥初见大嫂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暗暗惊呼:要命!大嫂也有同样感觉,一时间竞没能掩饰住少女的诧异,大哥在描述时,还一脸惊奇,似乎身在十年前那个瞬间。这让人想起《红楼梦》,想起宝黛的那场旷世初见。大哥说,书里的东西靠不住,现实远比艺术丰富。  相似文献   
65.
胡一敏 《老友》2008,(3):30-30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66.
刘墉 《现代交际》2005,(4):61-61
到福州参加“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相似文献   
67.
90年代散文热文化成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骤然兴起的散文热,虽无理论先导,但也绝非偶然,更不是无迹可寻.其实是散文文体自身特质与商业社会文化需求的一次历史性的际会.概而言之,原因有三:一是商业文化的多元需求使然;二是对极左路线话语权威的规避与消解;三是散文自身的文体特质具有承载这一使命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68.
我不能确定我能感受到什么程度,但我知道,每一年每一年,有三个日子对我来说是永远地改变了。小米的生日,小南的生日和我自己的生日。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新近出版的《惜抱轩诗文集·前言》(以下简称《前言》说姚鼐“不关心国计民生”、“文章虽多.无一语涉及民间疾苦者”,作了批驳。指出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国计民生和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正是其内容特色;而掌握其旁敲侧击、正反对比、以实写虚、寓阳刚于阴柔等艺术手法,则有助於我们真正认识和理解姚鼐及其作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认识姚鼐及桐城派的两面性,给予姚鼐和桐城派以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70.
弱势     
杨庆 《社区》2002,(8):32-33
人生来是平等的,却无时不生活在不平等之中。我是2000年年底与单位签的协议。去年6月底上的班。当初找工作时我向单位领导提了三条要求:解决上海户口,结婚时解决房子,平均月薪达到五千元。这三条代表我利益的就业底线,领导当时是满口答应了。签约时我曾想到与单位协商,将我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