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顾炎武关于<春秋>经传的研究,无论是对<春秋>之义考释,还是对<春秋>三传的论证,以及对杜<注>的补正,均集中地反映了他求实征验的治学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他的<春秋>经传考证的学术方法,则开启了乾嘉考据学.他的以<春秋>经传考证为代表的经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新经学.他的治学主张、方法及成就,共同形成一代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2.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的卷首提出的重要论断,关于这一命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即"六经皆史"的提出、内涵、意义及阶级实质来通观章学诚"六经皆史"的全貌。通过具体论述认为,"六经皆史"是章学诚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以持世救偏的姿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文英 《理论界》2010,(9):120-123
"舆情"主要是指民众的意愿和态度,康熙时期的舆情大多反映与民生、吏治有关的重大事情。康熙对于民意的重视是受到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双重影响,他了解民意的途径除了亲自巡行之外,主要是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奏折报呈与廷议。康熙时期对舆情民意的重视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然而,缺少技术性制度的支持,仅凭君主和官吏的道德自觉重视民意只能是自发的、随意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4.
张栻的礼学思想,是其新儒学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张栻传道、济民、修己的礼学思想对南宋地方精英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他追求经世济用的新儒学,认为士大夫担负着礼之兴废的重责。他主张从人事之礼中体认天理,强调以礼作为培养士人、养成风俗的重要手段。张栻终其一生都在学礼,对礼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唐明邦 《船山学刊》1996,(2):158-168
魏源生活在中国社会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的历史转型期。他是在中国人民经历长期闭关锁国之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历史人物。魏源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饱受传统儒学教养。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举起近代早期启蒙思想的大旗,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呼号社会改革。他的经邦济世思想,深深打上《周易》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黄建军 《云梦学刊》2004,25(2):55-57
康熙在文化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学,昌明实学,这不仅有时代风会和当时学术思潮镌刻的烙印,更与他自己务实的内在禀性紧密不可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文化思想统治权,巩固大清江山。  相似文献   
17.
唐光怀 《船山学刊》2006,(4):165-167
吕振羽的史学研究气势恢弘,独树一帜,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方向,以历史辩证法为根本方法,以经世致用为研究动因,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3,(5):110-114
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使经世致用成为笼罩中国的时代思潮。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以姚莹、方东树、梅曾亮、刘开、管同等为代表的姚门弟子在鸦片战争前后并非一味“鼓吹休明”、“清真雅正”,而是发扬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在社会大变局中转向应变求新、经世致用的探索,顺应了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19.
西安是中国的大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也是西周、秦、西汉、新(莽)、隋、唐等几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汉唐时期长安的都城制度为当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所模仿,而且影响幅射至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由于西安建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遗存丰厚无比,加之西安独特的古都风貌,使得有关古都西安的研究长期以来就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吴宏岐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安历史地理研究》一书的出版,应该称得上是一部关于西安历史地理研究的力作。《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得到2000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20.
颜李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突出了"务实"的理念,其思想以政治目的为本位,注重学问的实践效用,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性与实用性。这一思想的形成深受历史变革背景的影响,是国家治理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以及实学思潮涌起的思想反映。颜李学派思想中的反对土地兼并、主张发展商业、建立现代赋税制度、培养实干人才的具体政策与举措,超越了传统伦理学家的理论范围,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