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晚清今文经学家皮锡瑞在经学研治上成就卓著,但思想底层的经世致用意识却使其最终转向“以经论政”的治学方法。皮氏学术思想中“通经致用”与实学考据的并存,反映在《经学历史》中便是书中虽能客观如实地叙述经学在传统社会中发展演变的表现,但对经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环节的诠解却多有偏颇。皮氏的学术思想既是清代学风蜕变的表征,又是个人治学在时代剧变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以"儒臣"身份著称于世。面对鸦片战争后时局的变化,他形成了一套从其儒家正统思想出发,以经世致用为理念,辅以其为官哲学,以卫国护道救民为宗旨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并充分应用于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可谓"立德、立言、立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33.
晚清经世实学的兴起,使文化精英获得另一种眼光.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面向现实和着意实效为内在精神,开创了以"致用"为核心的实学思想体系建构.正是立足于以"致用"为核心的基本立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精英毅然走向变革和开放,从而揭开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34.
本刊启事     
《学术探索》2015,(1):158
《学术探索》是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于1993年8月创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有云由特色的社科研究,反映全国学术研究重要成果,探索国内外前瞻性学科领域,评价当代重要社会科学著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经世致用"的办刊宗  相似文献   
35.
培养经世致用的责任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经世致用思想蕴含的理念契合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创新创业的严峻社会现实迫切要求大学生具备经世致用的能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和学生缺乏经世致用的思想、理念与能力。因此,经世致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对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务当世之务、实学实干的创业精神,要努力培养学生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创业品格,要努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创业意识,要努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6.
魏源长期充任高级幕僚,襄助幕主解决了众多棘手难题,充分展示其学识才华,体现了他毕生的抱负.在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剧烈时期,面对当时的外侮内患,魏源对当时事关国计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颇有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其诗文著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革除社会弊端、改革用人制度等许多主张,经世致用的文风贯串其一生.作为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物,他不仅是个思想家,也是一个实践者,为当代培养轻说教、讲实功、重实效、求实用的人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台湾著名文化人黄清源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远。他所编著的《中国传统思想——静道》一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静道”思想所蕴涵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及社会哲学在现代的重新整理和解读,不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它与人类心性的本质联系,分析了它与西方文化思想的接触点和沟通程度,以及它在中西文明冲突中调适与融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38.
汉代儒家学者接续先秦学者对情性的关注,运用情性论《诗》,在汉代经学视野下对于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汉代四家诗中,《齐诗》学者的情性论颇有特色.同出一脉的匡衡与翼奉对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翼奉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情性,体现出汉代阴阳五行思想对于诗学的渗透.作为同受儒家正统文艺思想牢笼的汉代各家诗学,不管“匡氏”学与“翼氏”学,还是《齐诗》学与《毛诗》学,其最终目的都是干预现实,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39.
以直读先秦儒学经典、探求圣人之学之真谛、经世致用的古学学派在德川时代初期产生,伊藤仁斋是该学派的首要创始人。仁斋倡导古学之目的,是学圣人之道。他通过直接学古代圣人经典原著,也就是所谓的新创古学,努力复原先秦孔孟思想,从而阐明了其支持封建共主体制,注重以仁为根本,强调可用于人伦日用的经世致用之学。他大胆否定官方推崇的宋学而鼓吹古学,揭示了圣人之学与圣人之教不需通过中间媒介,人人可为可行,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自主独立人格性,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一家新说。仁斋的治学理论及带来的新学风,对后来的另一古学创始人荻生徂徕,以及日后出现的竭力以去除"汉意"为目的的"国学",以及德川时代以至近代的所谓日用之学的"实学",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仁斋的圣人道学,承孔子本意,是当时东亚学人有共识的、以文明———圣人之学来辩华夷(civilized or uncivilized)的努力与结晶,全无近代西方舶来的据种族地域类分的狭隘民族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40.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五四时期湖南报人的基本精神特质,从而构成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独特的生命形态。五四时期湖南报人的人生道路选择、办刊宗旨及报业实践都充分地展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