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66篇
  免费   221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管理学   22189篇
劳动科学   1232篇
民族学   1716篇
人才学   2647篇
人口学   1018篇
丛书文集   19260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4149篇
综合类   37944篇
社会学   7191篇
统计学   10245篇
  2024年   445篇
  2023年   1550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1263篇
  2020年   1232篇
  2019年   1236篇
  2018年   640篇
  2017年   1274篇
  2016年   1808篇
  2015年   2812篇
  2014年   6742篇
  2013年   5945篇
  2012年   7113篇
  2011年   8271篇
  2010年   7716篇
  2009年   8652篇
  2008年   8668篇
  2007年   6171篇
  2006年   5555篇
  2005年   5407篇
  2004年   4822篇
  2003年   4488篇
  2002年   3671篇
  2001年   3560篇
  2000年   3024篇
  1999年   1215篇
  1998年   731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473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大学生道德素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却缺失道德评价内容,从而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优机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缺失道德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道德评价的重构建议,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2.
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园区的发展可能就是形态更加高级,内部分工可能更加复杂,整个结构可能更加趋向合理和科学的发展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第一,从量的快速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第二,土地资源驱动园区发展模式的转换;第三,园区的产业链式和集群化的发展趋势;第四,产业园区要素与城区功能结合整合的趋势;第五,创新型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和发展趋势;第六,生态化园区进一步发展趋势;第七,多样化园区融资体系探索和创新模式;第八,自由贸易园区的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93.
9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43-47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逐渐从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开始向聚集转型。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集群内服务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内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推动城市消费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5.
96.
97.
意识形态事关社会稳定,中央、省委要求各地区各单位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特别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今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高校人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会重要精神,把好关口、守好阵地,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98.
刘亚伟 《生存》2020,(5):0058-0058
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很多学生提到作文就头疼,鉴于此我们结合阅读积累正确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兴趣,从而推动作文教学深入研究和提升。  相似文献   
99.
《东岳论丛》2018,(3):70-78
新常态时期,妥善处置并降低宏观经济杠杆是我国顺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已有研究围绕宏观杠杆率的内涵、评价方法、宏观经济后果、成因及对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治理杠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高储蓄为支撑的信贷驱动增长模式,优化制度安排及宏观政策环境,同时发展多渠道融资模式并对金融创新实施科学监管。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须密切关注去杠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暴露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问题,处理好"稳增长"和"控风险"关系是实现宏观经济去杠杆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