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自1956年和1968年我国分别与原北、南也门建交以来,中也双方保持着较为频繁的贸易往来,多次召开经贸混委会,签署了政府贸易协定,在双边贸易、劳务承包、投资合作和经济援助方面均展开了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我国对也贸易近年来一直存在较大逆差,尚需多作努力,尽快实现贸易平衡,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理论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经济学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美国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努力,“二战”后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实践与反思,经济生活中出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之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都为20世纪中叶人力资本理论在美国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外经济援助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当然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具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因素是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70年,苏丹国家主席尼迈里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我国政府向苏丹政府提供价值1亿元人民币(约合4000万美元)的长期无息贷款协议。这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根据苏丹政府要求和周恩来总理指示,我国政府于当年底前向苏丹派出14个考察组,实地考察贷款的具体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15.
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政策提供了契机。在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号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美国对南斯拉夫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利用南斯拉夫分化瓦解苏东集团,促进南斯拉夫的亲西方倾向,是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实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8,(10):8-8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与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如果中国中央政府停止对西藏自治区定期的财政经济援助.西藏自治区将陷入经济灾难。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如果给予中国西藏自治区政治上的独立.西藏注定要陷人经济灾难,甚至退回到最黑暗的中世纪农奴制时代。”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外援活动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性援助;有条件援助;援助制裁。通过对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运作模式的分析再次证明:美国对外经援的实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为其国家利益服务。这一性质,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都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遏制苏联对非洲新独立国家的影响,加强冷战争夺,肯尼迪政府大力调整美国对非洲的政策,经济援助成为肯尼迪政府“新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扩大援助规模、丰富援助种类、扩展援助国别分布等方法,肯尼迪时期美国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联系和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理想主义强调对外援助的人道主义关怀,反对把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援助的优先考虑因素甚至唯一决定因素.理想主义为美国的外援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美国政府与个人进行对外援助宣传的思想武器.实际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并非如其所说是为改善他国人民的福利,而是另有目的,尤其是美国将对外经济援助与人权挂钩的做法,削弱了经济援助原本应有的人道和慈善的本质,在国际上理应受到诸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