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中国经济大转型的时代特征,通过理论分析,把包括中国地下经济规模隐性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考察范围,针对M1和M2建立了中国新时期货币需求函数理论模型选取2000到2015年的年度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M1层次的货币需求主要因素是包括地下经济的总名义国民收入和经济货币化水平,机会成本和汇率对中国M1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不显著;影响中国M2层次的货币需求主要因素是包括地下经济的总名义国民收入经济货币化水平和机会成本,汇率对中国M2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国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货币化推进。只有货币进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才能使商品、劳务和资源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并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和配置。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货币化的过程。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货币和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范围大,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增强。一国货币化进程的推进,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制度变迁或结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迅速提升,经历了商品和劳务货币化,资源货币化,国际输入性货币化进程,这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超额货币。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发行数量与结构应与体制变迁、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才有利于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货币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比率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迅速提升,当前M2/GDP比率已居世界之首,我国的货币化水平畸高已成为中国金融之谜。分析显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与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相关改革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过强,以及近期外汇占款的持续增长而导致货币的被动投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