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97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65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慧琳音义》作为一部解释佛疑难字词的工具书,在语言文字、民俗典籍、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在杨守敬、丁福保、陈垣、周法高、徐时仪、姚永铭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慧琳的个人生平以及《慧琳音义》的成书、流传和版本勘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2.
23.
"以儒诠"是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辑录与解读"以儒诠"文本中伊斯兰教中国化义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界眼中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以儒诠"文本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包含的内容、如何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提出了若干真知灼见,许多见解与当今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若干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24.
在成书较早的汉文古籍《山海》中,巫医文化时常被学者们提及。而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同样有着深厚的巫医文化。在彝族祭祖仪式中念诵的祭祀典籍《作祭献药供牲》正是反应这种特殊的巫医文化一部书籍。折射出远古先民从巫术到医术的探索足迹。本文试从文献性质、巫医记载、不死药母题等方面对彝族《作祭献药供牲》和《山海》中的巫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5.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铁路多企业应以人本管理为导向、树立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观,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氛围,为员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6.
佛手茶     
妙华 《社区》2013,(14):50-50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我还看过陆羽的《茶》,看过云南古老的茶树王,看过杭州龙井茶树、茶垅和龙井寺旁古人专门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还目睹了工人制作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到一起的佛门中人了。  相似文献   
27.
陈群 《兰州学刊》2009,(4):12-15,11
文章利用敦煌资料与传世典籍互相借重,对敦煌试活动的主办者与参加者、试活动的程序、所试的内容和数量、试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等问题作了一些考证。研究表明:敦煌的试活动与内地的试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渊源关系,也有着很大意义上的不同。而这种区别是主要的,它体现了敦煌佛教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8.
《山海·五藏山》记载一批音如婴儿的精灵,这些精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类无害而有益,另一类则把人类作为吞食对象.第一类精灵发出婴儿之音,其中反映的是智慧、计谋和决断,是清醒的神志;第二类精灵发出婴儿之音,则是对人类进行诱惑,是为了达到吃人目的而施展的手段.鱼类精灵发出婴儿之音对人类无害而有益,反映出入类对鱼类没有防范之心,它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而家畜类精灵扮演食人角色,则是先民的自我警示.《五藏山》记载音如婴儿的精灵,山名、精灵名称之间往往存在关联,许多名称具有暗示性.  相似文献   
29.
法庆起义是北魏延昌年间由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一次沙门暴乱,因其自号"大乘",也称"大乘起义"。学界一般认为法庆大乘起义是弥勒信仰组织的暴动,对"大乘"一词的意义多从教派以及与小乘佛教相对的大乘观念来理解。但是从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及典背景来看,其自号"大乘"及起义的理论依据是直接来源于当时流行的《大般涅槃》,与弥勒信仰无关联。  相似文献   
30.
《布洛陀诗》虽然已超越"孤雌繁殖"的认识阶段,但却没有完全陷入男性"惟我独尊"的窠臼。其中关于男女祖神并尊的唱颂,以及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某种肯定,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性别哲学的精髓。这些思想是我们在寻求性别和谐发展之道时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