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243篇
社会学   30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现在美术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习作画的很熟练而创作不会画的尴尬状态。创作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环节,在课堂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写生对我们来说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写生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对绘画艺术中情感与形式两大重要因素的阐释,挖掘人类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形式各自的发展逻辑,探究了艺术中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之间"文"与"质"的辩证关系。提倡立足于对内心世界的关切,放眼于所有的视觉资源,形成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适应的真正深刻的新艺术。  相似文献   
153.
时装画是对时装设计形象化的视觉传达和对时装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时装画与时装设计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时装画依靠的是绘画技巧,通过技巧将自己脑海中的设计构思展现在纸上。时装画要求设计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运用相对简单的形状来表达人物的体态乃至内在的精神等内容。因此,"表现技巧"是否运用得成功是成为考验设计师功力的一个重要的专业要素。  相似文献   
154.
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艺术实践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绘画完成了从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5.
书法与绘画由于具备共同的内核而发生了融汇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书画彼此间相对于对方而言的边缘化存在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一致性.书画融汇现象在历史上早有出现,到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期)变得十分显著.从明代开始,为数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既参与书法活动,亦涉足绘画领域,绘画在社会范围内取得了与书法对等的地位."书画同核"的内在机理得以外化,书法与绘画呈现融汇格局.  相似文献   
156.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就是忽视了视觉语言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法是:给作品分类,认清各画种的区别,然后指出作品的创作年代、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社会意义以及各种流派的简略介绍,最后传授描绘具象物体的方法.至  相似文献   
157.
唐五代北宋时期绘画与词的关系,从词人与绘画关系看,存在两种情形:一是词人未必能画,但收藏、鉴赏、品藻过绘画,二是词人能画。词人兼画家身份的鉴定,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一批画家或词人。从词与画的结合看,有以词意入画和题词于画两方面,后者即题画词。唐五代北宋题画词,范围较广,可概括为题写人物画、山水风景画、竹梅图三类。题画词的认定,对理解词意大有益处。题画词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且使词家能"换位"思考,从而为抒情写物、驰骋才情开辟出崭新的艺术境界。绘画对词的深层影响,体现在词家借鉴绘画的白描、钩勒、大斧皴、点染、着色、取景、构图等手法技艺,以刻画人物、描写景致、创设意境、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58.
研究表明,人类的"观看"存在着差异,塞尚通过他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观看,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400年艺术传统规则的束缚,通过自己的视觉思维方式来实现画面,最终取得了卓越艺术成果,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159.
底色     
林采宜 《中外书摘》2007,(12):76-77
在绘画语言中,底色是一幅画的精神。是画的基调,光影、线条是色相。底色自始至终影响着画者的情绪,色与相或许是主题,或许是点缀,它总是写在底色上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0.
张小兵 《社科纵横》2007,22(11):122-123
中西两种绘画,不仅所用的工具、原料不同,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各异,而且双方在艺术形式和各种现象中反映出的民族文化意识也是不同的。这种文化意识不同的核心是对大自然、对于时空等宇宙观的不同感受,从而最终导致了两种绘画创作方法上的不同。本文仅从创作方法上阐述两种绘画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