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2008年5月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后,缅甸政治进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2010年大选了。围绕大选,各种势力正在展开较量。本文联系近几年缅甸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影响2010年大选的各种内外因素,认为支持和不反对大选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因此,2010年大选将按缅甸军政府的“民主路线图”既定安排举行。大选问题的焦点可能是各种势力围绕着大选是否以及如何“公正、自由、透明”地举行进行较量,而这一点也确实关系到2010年大选在国际社会所具有的公信力和较高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52.
冷战时期,日、中两国都曾与缅甸保持过传统友好关系,但是1988年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后,两国对缅甸采取了不同政策,因而导致了后冷战时期不同的对缅关系格局。1988年以来,日本对缅甸的影响力大幅下降,在缅甸的投资和贸易额远远落后于中国,而其一贯使用的外交工具ODA也呈下降趋势,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对缅外交受日美同盟外交、国内政治分歧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日本的缅甸政策定位模糊。相比之下,中国的缅甸政策目标清楚,政策执行富有延续性。在发展两国经贸关系上,中国国内各种行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导向明确,并成功利用了地缘、华商网络等有利的资源。  相似文献   
53.
易嘉 《学术探索》2012,(4):83-87
明代的中缅贸易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缅北的陆路边贸和下缅甸地区的海路贸易。明代缅甸南、北方民族地方政权在外交和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中缅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中缅贸易的发展,明代在中缅边境地区新兴起了数个商贸城镇。明代的中缅贸易还促使了两国间的人员和物品流动增多,促进了中缅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在历史上开启了一个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更加密切繁荣的时代。在云南省加快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今天,曾经在明代繁荣的滇缅商道将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4.
针对近几年来史学界存在关于"欧洲中心论"的观点,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力图从1942年日本占领缅甸后,中英美三国在反攻缅甸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利益和政策中,分析三国不得不协同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从而证明中国的远征军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5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重创日军,解救英军等战绩,让世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6.
《阅读与作文》2011,(5):56-56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我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千米,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  相似文献   
57.
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建交初期两国关系较为冷淡.政治上,彼此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中国认为缅甸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卒,缅甸担心新中国威胁其独立和国家安全.经济关系与文化往来上,双方也十分疏远.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国外交政策及对彼此的认识所影响.  相似文献   
58.
59.
缅甸会战是二战期间中英美首次在亚太地区的联合作战 ,也是中国军队首次境外作战。对于盟军首次缅甸会战失败的原因 ,作者从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出发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 :英美苏先欧后亚世界战略成为盟国首次缅甸会战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中英两国战略目标的差异是此次会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国协同作战的指挥失误是会战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徐焰 《领导文萃》2011,(6):68-71
1966年夏,中国掀起“文革”风暴,缅共中央很快加以仿效,其根据地内每个村口都搭起竹木做的牌坊,上面并挂毛泽东、德钦丹东像.每天人们都要举行宗教仪式般的“早请示、晚汇报”。从1966年底起德钦丹东还展开了“党内革命”,将与他过去有派别纠纷及不同意见的领导人,都上纲定为“修正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