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5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2165篇
劳动科学   227篇
民族学   87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89篇
丛书文集   2933篇
理论方法论   636篇
综合类   5555篇
社会学   783篇
统计学   21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1075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中国封建社会,唐朝的诉讼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其中尤以法官责任制度最为严密。本文作者对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并指出由于其阶级的局限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该制度未能在司法实践中真正贯彻,但总结这一制度的得失,对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仍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82.
该文从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责任感的种类 ,指出了外在的责任是个体责任感形成的根源 ,并从心理学角度对责任感形成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3.
《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 ,阐求真理 ,昌明国故 ,融化新知”为宗旨 ,对 2 0世纪初期的学术弊端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在此基础上呼唤对真正的学术精神的追求 ,即自信、自得、贞操、求真、审慎、创造、社会关怀和追求文德之精神 ,同时提出了学者对于前人、今人和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84.
表见证明是证明评价中对经验规则的适用。它反映了推定的作用,但与事实推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见证明不是证明标准,而属于证明评价的一部分;表见证明不同于完全证明和释明。表见证明的成立必须以反证不力为标准,法官可以依表见证明所确认的案件事实来做出判决。  相似文献   
85.
在阐述归责的历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英美刑法中确定的严格责任制度加以探讨 ,并分析了严格责任与其它归责责任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在我国刑法实践中严格责任的应用作了确认。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如何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即准确定位、规范行为、加强协调、重视审计成果利用等.  相似文献   
87.
网络世界中的侵权行为,总体上不宜适用严格责任,而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的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对故意侵权可采用心理分析方法,而对过失侵权则宜采用注意义务检验法.  相似文献   
88.
曾婷 《兰州学刊》2004,(1):130-132
作为“民事诉讼脊梁”的证明责任分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不可移易的重要地位 ,有学者甚而将其称为民事诉讼的“世纪猜想”。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渐进 ,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无疑是司法改革的焦点所在。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明责任的分配缺乏明确肯定之规定 ,致其陷于混乱的困境。立法滞后 ,证明责任分配权滥用 ,既有违立法初衷 ,又游离了法制轨道。有鉴于此 ,本文就证明责任分配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以求鉴于贤明。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口腔科临床并发症发生后产生的医疗纠纷出发,对口腔科临床并发症发生原因、特点、医疗技术的风险、患者知情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对医疗损害的归责原则和免责的内涵和范畴,提出了临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及损害后果的相应措施,以达到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具理性的全面统治和价值理性的消褪,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世界的“祛魅”,现代人所处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解决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只能是实现责任伦理的自觉。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中,责任伦理的自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