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41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1.
522.
飞两笔码不仅符号少,码短,规则简单,国际通用,而且重码率也很低。按国际标准ISO—10646字符集20902个字中,有17886个字在输入时不选字。因此该码被称为高速盲打的最佳  相似文献   
523.
简述了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历史和工作原理。对该技术与荧光编码微球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高通量细胞和生化分析技术及其最新发展作了评述。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对流动液体中排成单列的细胞逐个进行检测的技术 通过检测得到相应细胞的光散射和荧光信号 进而测定细胞的大小、形状、DNA、RNA、表面受体、酶活性、膜通透性和钙流量等 在癌症和爱滋病研究 新药开发、干细胞和基因治疗、遗传学、家畜性别选择、农作物新品种开发等方面部有广泛应用。采用顺序进样技术,则可不必加压而实现少量样品的自动分析和作亚秒水平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测量。将该技术与近年发展起来的荧光染料编码微球技术相结合,则成为一种可以与生物芯片技术相媲美的多组分同时分析技术。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发光半导体量子点编码微球技术 进一步改善了方法的适用性,某些主要性能甚至超过了生物芯片技术,有望从研究实验室逐步进入临床实验室,最终进入病房和寻常百姓家 成为防病、诊断和监护病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24.
英汉存现句生成的认知心理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现句的生成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和争议颇多的课题。本文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英汉语存现句生成的认知过程进行的研究。文章从感知认知和信息编码的角度分析了英汉存现句的使用机理、人的认知取向在英汉存现句的生成方面起的作用。英存现句中使用“There”这一看似无意义的成分与存现动词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不仅是由存现动词的固有属性决定的,且与人们的认知有关系。  相似文献   
525.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生理学、信息论、认知心理学等方面时多媒体教学进行了理论论证,结论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学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26.
评价汉字编码好坏的标准,通常都归结为“易记、易学、打得快”这样的简明提法。然而迄今为止,汉字编码虽已有数百种,但“打得快的码不易学,容易学的码打不快”的矛盾仍未彻底解决。本文寻找形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认为具有自由长度的定长码是对症的良方。从继承汉字字形检索的精髓出发,提出了部件符合识字教  相似文献   
527.
528.
重码问题解决的好坏,影响汉字编码方案的优劣。重码问题解决的好坏不能仅以重码率高低来判断,还要看编码规则是否简单。既要重码率低,又要编码简单,这就得依赖先进的重码处理技术。现有编码,一般采用以下三种重码处理方法。 (1)通过增加编码规则减少重码。 (2)人机对话选择重码。  相似文献   
529.
530.
以联合编码的观点讨论了离散平稳各态历经信源及离散无记忆信道的联合编码系统实现无失真可靠通信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当考虑了信源因素的影响之后,系统可比通常情况下具有更高的传信效率。信道编码定理的结论只是本文结论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