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52.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民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这样的新型民生保障与传统的那种救济型、仁慈型、施舍型民生保障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更加深层的民生保障。这样的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理论上才能得到学理支撑。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皆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体现的是每个人获得属人属性的天然权利。它既是一切合理性之合理的根据,也是一切不合理性之不合理的根据。每个人都需要在创造性的诚实劳动中实现劳动幸福权。  相似文献   
53.
54.
55.
人愿意并能够享受、享用各种快乐、乐趣、福利、好处、安宁,享乐即享受快乐。享乐的观念和实践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技术时代的来临得到了更大的丰富。享乐伦理意指享受快乐中所包含的愉快的感情,享受生活的情感体验对于人的益处和善好,以及人们享乐和享受生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与规范;人如果没有关于享乐的适宜态度,很难形成关于生活的合理观念,更不会形成关于享受生活的有益价值;但是技术的发展和提供的舒适却也会带来人的过度依赖甚至异化。反思技术时代并构建享乐伦理对于享受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都是必要的,其建构主要依赖于对中道原则的把握和实践智慧的领悟。  相似文献   
56.
57.
58.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蕴深厚,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观,是紧紧依靠光荣劳动和伟大奋斗加以实现的奋斗幸福观,是饱含世界情怀造福各国人民的共享幸福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努力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实践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社会生活领域中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生活的丰富尚未实现协调发展。本质上看,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要解决这一矛盾,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应明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经济内容也包括文化内容这一基本前提,通过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广大人民的精神境界,以促进人们全面理解和合理追求真正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