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5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28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434篇
人才学   25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200篇
理论方法论   425篇
综合类   12279篇
社会学   1233篇
统计学   7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1319篇
  2013年   1110篇
  2012年   1322篇
  2011年   1558篇
  2010年   1428篇
  2009年   1352篇
  2008年   1387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917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647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的剧作《哈姆莱特》被誉为他艺术天才的"颠峰"。本文试从该剧奥菲利娅的民歌入手,从语境语篇的角度比较分析朱生豪和梁实秋两位译家的译文,探寻他们如何在各自的翻译中实践自己的翻译思想,对原文做到"形神俱现"。  相似文献   
992.
文章探讨了未来翻译研究的六大领域,包括为定义翻译所做的种种努力,翻译研究的国际化,技术进步引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种种变化,来自于其他学科的各种阐释性观点在翻译中的应用,翻译与认知科学以及翻译与神经生理学的关系.最后分析了这六大领域对翻译研究模式及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3.
在不同的文化中,数字不仅具有简单的计算功能,而且蕴含的文化信息能鲜明地体现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政治、传统习俗、社会心理,等等。文章比较了数字“三”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涵义,并对其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鲁迅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翻译立场,那就是意识形态如同主导他的创作一样主导他的翻译行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秉承同样的文学原则:教化国民,重构社会。  相似文献   
995.
古代汉语里多方面的语音材料如韵文、朝鲜对音、韵图等以及音理上的证据证明17世纪晚期以前的支思韵的读音不是而是[■]、[],汉越语和稍晚的《声音唱和图》这两种材料表明[■]在8世纪末最迟在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庄组已经有个别字读[],根据朝鲜对音,可以知道在《中原音韵》止摄章组和知组全面读[]了。17世纪初期,齐微韵章组、知组字从[i]到[]的演变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996.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朝史研究基地和大同市平城北朝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23日在山西大同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南师大、首都师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学术期刊上国际关系类的论文标题汉译英的研究,找出国际关系论文标题英译的类型,从汉语学术论文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国际关系学术论文标题的翻译规律,这有利于理解英汉英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98.
在一个凡事讲求诚信的年代,契约成了对未知的保障。当恋爱、婚姻也面临被契约垄断时,一个美国女人递出的契约是否能得到一个中国男人的首肯?  相似文献   
999.
《管子》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不仅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思想,还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和科技思想。本文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管子》中的哲学思想对于科学的作用,通过深入发掘《管子》中的古代科学思想的材料,从而发现古代哲学中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00.
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