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想内容,熔铸形成的“以重玄为宗”的新道教思想学说。倘若从哲学史的视野加以审视,其中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大乘佛学三论宗共同构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2.
老子和庄子认为万物随着时间演进而变化,“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庄子·知北游》)。一切都在当下发生,即故即新,重视当下的鲜活自由,这一点亦成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精髓。海德格尔在其思想的中期开始转向了艺术诗歌等领域,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指出,真理是在世界和大地的争执中产生的,因此真理是发生的;到了晚期则是天地人神四元世界的圆舞,因此美是生成性的,只有在本真的时间性中,美才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43.
张瑞泉  王本瑜 《唐都学刊》2011,27(5):127-128
对人生的思索和探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也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和代表,儒家和道家给予人生以不同的解答。儒家注重人生的社会取向,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以社会伦理价值的实现为人生之最高价值,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逐渐将人本身遗忘了。在寻求道德伦理完满的背景下,出现了以道德决断生命存在的伦理专制,使现实的人生不得不服从于抽象的规范,真实的生命存在被遮蔽甚至被扼杀。而道家由于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4.
霍金于2004年对自己的黑洞理论进行修正,认为万物进入黑洞后,经若干年的演变,会重新开始新的轮回。而这一理论与老庄的熔炉理论极为相似。黑洞理论与熔炉理论的哲学基础都是循环论,而且都认为这种循环是无止境的,物质在不同的循环阶段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5.
本来意义的“言意之辩”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由中国哲学家集体完成的。从《周易》、《论语》、老庄到王弼,言所不能尽的“意”绝不仅仅是人脑中的某种观念与意念,它首先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超言绝象,不可言说。因此,言意之辩所涉及的首先是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其次是人生哲学,再次是知识论和语言哲学。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先对中国哲学中的“言意之辩”进行梳理和重构,将其分为三种观点: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然后讨论了言意之辩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诸多特点,具体表现在出发概念或论题、基本态度或价值取向、方法论、文本形式等方面;最后概略讨论了言意之辩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老庄道学蕴含着极其深沉的智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我们研究老庄道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创新、对治国、为官从政、为人处世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7.
就人生美学看,“清”则应该表征一种人生的审美构成域和构成态势。如老庄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的审美心理态度,虚心应物、涤除玄览的审美体认方式、超脱尘俗的审美情调等都以“清”为学理依据。作为道家人生美学的重要组成,“清”的审美意识深深烙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趣味中。  相似文献   
148.
清代老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个清代研究老庄的著述很多,与前代相比,清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老子>、<庄子>进行了大量的考据和校订,此外,还极力摈弃前代从佛教和道教角度对老庄的诠释,其整个趋势是从玄学化、宗教化的理解转向了实证化和俗世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兴起于宋元之间,那是对儒家思想控制下的写实为主体的传统绘画的背叛和革新。老庄哲学影响下的两晋绘画突出了虚静和空灵之美,南朝佛教禅宗传入并介入绘画,使失意的士大夫和落魄文人思想意识和艺术表现上有了进一步的超脱。王维成为崇尚自然和写意的文人画之事实上的领先人。  相似文献   
150.
对“美”的讴歌是贯穿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主旋律,中国古典美学却更多是对美的非议、拒斥和否定。美与其说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不如说是作为反面形象诞生。这种“非美”倾向滥觞于中国美学的开端之处——先秦美学,特别是老庄的美学思想。老庄美学中的非美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整合性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家崇尚自然等观念有关,并对当代美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