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聊斋爱莲说     
《聊斋志异》的创作,正当明末清初。此时社会上性爱风气正炽,特别是对女子三寸金莲的迷恋到了痴狂的程度。本文引用西方汉学家高罗佩和性学家霭理士的理论,联系《金瓶梅》等性爱小说中对三寸金莲的描写,对《聊斋志异》中的以红绣鞋占卦、把绣鞋作为信誓物、两段对三寸金莲的集中描写、一段关于金莲杯的描写、男子偷捏女人小脚、以绣鞋作女子性器官触摸欣赏等描述进行分析研究,论证金莲癖的普遍存在与蒲松龄的爱莲情结。  相似文献   
102.
受传统史学观和方法论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多以具体史实的叙述为主要目的,忽视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在方法论上,研究者多过分依赖文字考据和文献考证,而缺乏科学的比较研究。传统史学观和方法论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当前史学研究深入展开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借鉴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建立科学的文化史学观,探索有效的比较研究方法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03.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20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市场经济的理想王国受到了无情的挑战。视经济增长为灵丹妙药,至高至善的方式,使经济增长陷入了增长癖的泥潭。在经济增长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本发展所追求的唯一目标的情形下,自然资源和环境付出了惨痛代价。后现代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建立一种使人口和人工产品的总量保持恒定的稳态经济,经济增长应该在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稳定持续发展,防止陷入增长癖的泥坑,避免经济增长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4.
梅琼林 《学术论坛》2001,(1):131-135
萧兵楚辞学研究在当代学术领域引人瞩目,其表达效率、思维深度及研究方法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将萧兵现象置于学术方法演进的具体语境,对其超越性价值及局限进行了透辟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戴震是清朝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本文旨从《与是仲明论学书》入手,通过对戴震治学目的,治学方法的分析,得出戴震治学的旨趣在闻道,治学的方法在于考据,不佞汉,不唯古,兼采汉宋。  相似文献   
106.
对笼养鸡蛋的啄癖行为进行观察,根据生态学原理就其发生的行为学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为解决养鸡生产中啄癖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理论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8.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整理和总结时期,一反宋明以来理学空疏的流弊,乾嘉学者以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崇尚朴实的汉学。伴随汉学的兴盛,考据之风大行其道。尽管袁枚是乾嘉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然而身处这种学术空气中的他也很难与考据学彻底划清界线。看似游戏之笔的《子不语·神仙不解考据》,也可视为袁枚的考据札记。正是由于他并非以考据名家,使他对考据的评论更具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袁枚能够不囿于门户之见,较为公允地评价汉学、宋学的优劣短长,并能够吸收汉学、宋学各自的长处并融汇贯通,因此取得了超出同时代学者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9.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府加大了重庆文化建设的力度,一批文化建设项目相继完成,对扩大重庆影响、提升重庆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巴渝文化研究受到应有重视,获得蓬勃发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面世。由张万仪、杨政两教授主编,王川平教授作序,重庆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巴渝文化概论》一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种。用“涵盖广博,考据精审”几个字来概括这本书的特色,也许是并不全面、并不充分的,但大致可以说明该书编撰所付出的辛劳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大家知道,早在20多年前,重庆市博物馆的专家们,就提出了“巴渝文化”的概念,并通过…  相似文献   
110.
侯曜是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校园剧”作者,和二、三十年代新派电影编导与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然而长期以来却因为“边缘化”而被部分“模糊”或“遮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侯曜1924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专修科,是南京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他酷爱戏剧,热衷电影,为人生而艺术,因编导抗战电影1942年被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