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被中国现代各派史家从不同层面予以继承和发展。侯外庐既“谨守考证辨伪”,又对清代考据作了历史和辩证的分析评判。侯外庐将考证辨伪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相统一,赋予其诸多新内涵,使之成为他史学方法论体系的有机组织部分。侯外庐的“谨守考证辨伪”,既与新考据派对清代考据的现代发展不同,又与文化保守主义史家的清代考据论相异,亦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的清代考据观有别。侯外庐的“谨守考证辨伪”为传统考据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范式,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实证与义理、求真与致用相结合的中国史学大传统。  相似文献   
212.
汉宋之争是中国学术史尤其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学界一般认为,宋学主义理,汉学主训诂,但这个预设的理论框架是主观的。汉学、宋学虽有消长,但并非全然对立。汉宋之争始于清,但清人治学并不分汉宋。考据学者多主张本根在义理,戴震也惑于汉宋之间;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学学者,解经虽重经义阐释和发挥,并未摒弃训诂和考据。汉宋之争的本质是研究方法的主从之别,二者并无天然的鸿沟,更不存在这样两个对立的学派。清代汉宋之争的原因与科举制度关联度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