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17篇
管理学   20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养牛耕地这对农民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大事,无人非议。但要是养种牛专供配种还会引起人们说三道四。家住淮河岸边的霍邱县王截流乡茶元村农民屠广阔就有这样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992.
浦口区永宁镇西葛社区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点,现有耕地2230亩,居民1600余人。合浦公路、京浦铁路、京沪铁路从这里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993.
粮食警示录     
傅昌志 《决策探索》1995,(3):2-5,1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为粮为源,中国这一古老的命题,至今仍不失为治国之道,众所周知,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培育着占23%的人口,这是世界公认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994.
耕地保护制度经济效率评价的核心是对其价值创造量以及各类生产要素投入回报率的实证研究,而现有研究则十分匮乏。本文在综合衡定耕地资源经济和非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2009-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国耕地价值四要素生产函数,计算得出土地、资本、劳动、管理四类要素对耕地综合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贡献量。通过综合对比,结果表明,耕地的非经济价值已成为其价值贡献的主要方面,而我国耕地价值生产过程已呈现出集约化趋势;各类生产要素虽然经济收益率偏低,但其综合价值收益则远高于社会其他经济门类;因此耕地保护制度是总体经济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995.
陈拓 《兰州学刊》2014,(11):175-180
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不仅是为取得实现"公共利益"所需土地,其具有更为复杂的目标,也因此造成诸多问题,使得制度设计的初衷无法有效实现。因此,必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土地征收制度的目标,厘清参与者的利益取向和行动选择。从而推进做实集体土地所有制,打破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明确土地征收的范围和裁决机制,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性的基础性改革。  相似文献   
996.
文章将农作物种植分为粮食作物种植与经济作物种植两大类,传统上我国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作物总的种植面积减少,城镇化发展吸收了农村更多的劳动力并吸引着居民的迁居,甚至消费结构及偏好的改变,从而影响着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逐渐发生调整.文章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验证城镇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程度,发现城镇化率提高1个单位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约为0.4个单位.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作物种植的现实情况,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即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粮农切身利益、完善农作物信息平台、适当的加大粮食作物进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97.
文章介绍了重庆市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的基本结构,并模拟分析了耕地面积减少对重庆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减少对种植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消费、投资的减少和城镇居民的福利降低。耕地减少引起了净流出的增加,并促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福利。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降低耕地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江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南、湖北6省20县市外出打工者的564份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外出打工对推动耕地流转的现状水平以及促进耕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出打工对耕地流转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外出打工者的承包耕地流转率平均达到66.76%,且表现出耕地流转年限较长、流转合同签订率低的特点,如流转年限2年以上的比例达64.29%,而流转合同签订率仅18.83%。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低、从事行业越稳定、打工经济收入越高,则其承包耕地流转的彻底性越高。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程度;优化农民外出打工环境,增强外出打工的稳定性;加强对外出打工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打工经济收入,是构建外出打工与耕地流转互动机制、实现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双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9.
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重要制度,必须以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占补平衡手段,依法设定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办法,易地补充耕地必须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先补后占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前置条件,按质量等级折算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后续措施,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基本方式,科学有序是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环节,土地督察是耕地生产能力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00.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带着这些现实问题,笔者就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工作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