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的分析,把握这一历史事件对中西发展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于邻 《快乐青春》2009,(4):78-78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相似文献   
23.
何辉 《国际公关》2014,(3):90-91
正从16世纪到17世纪前半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势力已从海上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俄国的殖民势力则在这一时期侵入中国北方黑龙江地区。1644年清军入关后,外国使节为商业贸易频繁出使中国,如1647年的西班牙使节,1656年、1667年、1686年的荷兰使节,1673年、1676年的葡萄牙使节,1656年、1676年1686年的俄国使节。在这一时期的中欧交往中,在华耶稣会士和欧洲各国使节对当时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耶稣会士在中欧交往中更是产生了重要  相似文献   
24.
作为基督教的核心形象,耶稣的形象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历史内涵.20世纪,在西方出现了大量重写福音书故事的"耶稣小说".这些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有包括劳伦斯、布尔加科夫、卡赞扎基斯、艾特玛托夫、若泽·萨拉马戈等在内的许多著名作家参与,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耶稣小说呈现出许多共性,如角色讲述、背景细节化、作者借助它们探索当代命题等.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的耶稣形象比任何时期都显出了更多人性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耶稣形象在西方长期以来作为人性的代表和楷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20世纪西方的人论经历了重大的转折,是百年来思想史关注的话题.因此,可以说,当代欧美的耶稣重写小说中的新耶稣形象,实质上反映了当代西方人论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25.
鲁迅在整理探析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观照汲取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典籍《圣经》,鲁迅在主体精神上认同其合理层面,并对耶稣有着深刻的认识。鲁迅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从人性的角度审视耶稣,把他"道成肉身"救赎世人反而被钉杀在十字架上的宗教行为看作是一个被庸众杀害的革命者的惨痛事件,并在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发出鲁迅自己现实生活中"爱"与"恨"的情感,并以沉重的笔触凝结于创作中。  相似文献   
26.
李家同 《社区》2013,(2):25-25
前些日子,我去了叙利亚南部,因为那里有一个小村落,村落里仍然讲阿拉美语,这是耶稣在世时所用的语言.我相信这里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与耶稣有关的事迹。  相似文献   
27.
6 世纪末至18 世纪中期,为西欧汉学起源史上的重要阶段。此阶段耶稣会士将中国文化有系统、大范围、深层次、多方面地介绍到西欧。这对西欧思想、学术界以及西欧社会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耶稣会士的来华虽有着殖民主义的护卫,但西欧汉学的起源实为欧人对中国文明钦羡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
[摘要]从耶稣与犹太会众的关系,本文具体地阐述了《马可福音》的社会逻辑中的人人关系。它们都关涉耶稣是谁这一基督论的主题。这同时是马可写作的目的,是马可要向其读者传递的讯息。他们可能是两个群体,形成一定的张力:一是接受第一条诫命(12:29-30)、把耶稣的到来看成预演大卫之国的犹太人(11:9-10);一是第二条诫命(12:31)的信仰者、称“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的外邦人(11:17)。不过,他们共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耶稣是基督,是人史关系(犹太传统)、人人关系(帝国文化)背后的人神关系中的上帝本身。  相似文献   
29.
明末清初来华的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 es,1609-1677)的代表作《中国新志》(Nouvelle Relation de la Chine)是西方早期汉学名著,其重要特点是对当时的北京城进行了非常详实的介绍和描述.《中国新志》所提供的视角,多有中国史料不具备的内容和角度,颇有特色,不仅留下了当时西方人观察北京的亲历经验,成为当时世界了解北京的第一手珍贵材料,而且为考察明末清初的北京形象提供了在中文文献中不易见到的另一面,是研究北京史和北京地方志以及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0.
马效佩 《回族研究》2007,(4):104-112
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它们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这个宗教历史神秘人物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篇章。三大"一神教"因各自看待耶稣的立场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创新或者构建了各自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站在比较宗教学的多元视角上,把它们对耶稣所持的不同立场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不但具有追求宗教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也有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