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库切新作《耶稣的童年》不仅将其对主人公伦理困境的关注焦点由前期作品中的社会成因转向个人内在道德缺失,且在更深层次上突出了唯我主义的人类畸形伦理与向善的真实不断朝圣这一救赎方案。小说实际描写了西蒙的伦理成长过程,即由最初为惯于臆想他人的唯我思想所迷惑,至此后由自身伦理反思引发的对他人的关注,最终得以尊重他人主体性,不断趋近善的真实。  相似文献   
82.
张璟慧 《南都学坛》2009,29(3):60-62
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艺术表现出众多的"容貌",折射出艺术历史发展轨迹中文艺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相关理论观照之,即所谓的"乱里春秋"。它强调要打破既有的模式,具体到文艺创作,即要求艺术家要敢于融合不同的元素,建立一种属于自我的生命、艺术逻辑,将任何可能性都视为根本追求,所谓艺术创作的自由与新意,才是不受限制与拘束的。而实际上,"乱里春秋"的方式,就是人类文化自身运行的方式,即"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83.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版画、油画以及 素描,其主题多为宗教题材与人物肖像。丢勒在造型艺术方面极具天赋,他在他的画作中总能将造型 的美感与精神性的表达融为一体。本文运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次分析了丢勒自画像的形式、 母题与意义,以期展现其艺术史以及美学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84.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意音文字之上,他们以反切法、假名等梵语与汉字汉文相接触的产物为基础,逐步建构了一套音素文字视角下的对汉字的解析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与现代认知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对言语理解的体系性模型,也即从语音知觉,到字词识别,到句法,再到语义的信息递进式加工次序惊人一致.传教士们这种对东亚语言的科学认知模式,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对东亚的语言尤其是汉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5.
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正确认识耶稣是理解基督教上帝的关键。面对明末清初入华传教士输入的充满异域文化特质的耶稣形象,中国奉教士人在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化传统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符号。因此,无法直接用儒家文化与汉语词汇去积极诠释这一异质文化现象。然而,他们却用比较间接的方式,通过对道成肉身学说做出刻意的选择,强调天主降生与耶稣行实等内容,有意忽略基督受难与复活升天,努力为耶稣形象寻找能被中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内在文化依据,并使其具有了浓郁的儒家气息,从而开启了耶稣形象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86.
结合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氛围,对福克纳几部主要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变的过程,以求全面公正地评价作家的宗教观及其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世界各国风俗习惯不同,人们各有忌讳与偏爱,单就对数字的忌讳与偏爱来说,也很有讲究。十三欧美各国人非常忌讳十三,根据基督教的传说,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  相似文献   
88.
弯腰     
《阅读与作文》2007,(5):26-26
在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看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相似文献   
89.
王开岭 《东西南北》2010,(12):50-50
很久了,主流世界由三种强人组成:追随人格神(比如耶稣、佛祖、孔圣人)的人,不信奉任何神的人(比如唯物论者:什么都不信的人(虚无主义者)。  相似文献   
90.
行淫的女人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07,(3):172-172
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