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97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6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221篇
综合类   1029篇
社会学   41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教育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崭新的视角与多种途径论述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相关问题,树立与时俱进的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2.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渗透与传承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弘扬先进的文化、伦理和思想,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最终转变为一种行为自觉与价值追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3.
为将"树魂立德,健康成长"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011年10月19日晚,在长安校区模拟法庭,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应邀为广大师生作了"大学精神与文化育人"的专题报告。校长方光华,李浩副校长出席报告会,全校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张先生开门见山地谈到大学的任务就是育人为本,而育人的核心就是文化育人。张先生阐述了"育人  相似文献   
94.
荣辱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5.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导向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引领下的一种机制创新,也是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构建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三级网络机制,立足“四联动”,做到“五个帮扶”,强化“五个教育”,从而建立更具活力的资助育人体系和文化?  相似文献   
96.
"微文化"是网络文化深刻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具有内容个性多元、传播主体个体化、形式碎片化、更新迅速、以小博大等特点。它以"微"不足道的思想容量和信息传递方式给高校育人带来巨大影响。高校育人工作应于细微处探寻"微文化"资源,利用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将"微文化"渗入育人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7.
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不断创新和拓展校园文化育人路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开辟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新途径;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系统,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8.
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要求,又是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研究生社会化进程、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正确导向,完善实践育人的领导机制,建构"五位一体"的实训机制,形成校内校外联合的协作机制,健全多方位的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三级联动"的成果推广机制,从而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9.
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着“三重断裂”:在管理对象上表现为“普适性”与“个体性”断裂;在管理内容上表现为“物本管理”与“人本管理”断裂;在管理方式上表现为“行政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断裂,极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教育的“工具化”价值取向、师生关系的“行政事物化”捆绑以及社会“功利化”风气的侵蚀。为增强大学生班级管理的“育人性”,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注重认识自己;大学应回归育人本质,坚守人文精神;大学与社会应“分合位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