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胡风不认可学界关于鲁迅思想在1927年左右有较大转变这一说法,他认为,早在1919年,鲁迅已经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胡风强调鲁迅转变在1919年而非1928年,是为了突出鲁迅是通过创作实践,完成了思想改造——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而不是像邵荃麟、何其芳等人说的那样,是通过攻读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不得已才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52.
胡风提出了“人民群众身上普遍存在精神创伤”的问题。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他认为,不能因为“大众”成为现实革命战争的“主体”而盲目地迎合和赞美“大众”,封建文化对“大众”具有“麻醉”作用。对封建主义和封建意识及其所造成的“精神奴役创伤”的揭露批判,是其文艺思想的一个主题,这一思想在当代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文章试图开掘历史文献的深层内涵,对"胡风案"这一复杂现象进行尝试性解析.主要围绕"胡风平反"的历史轨迹,注意考察如下三点:平反主体(国家)的代表性、平反对象("胡风分子")的情感性以及平反叙事(平反文件)的修辞性,以期揭示出"胡风平反"与历史的几层立体关系.这不仅表现了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时代思潮之变迁,也显现了"历史真实"与"历史叙事"相互冲撞、交错的复杂进程.  相似文献   
54.
抗战时期胡风曾先后两次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任职,任期近两年.有研究者称,中共南方局领导周恩来因此对胡风的政治态度有所怀疑.胡风早年在私人通信中曾多次提及任该职事,晚年在回忆录中却对此有所避讳.重新考察胡风任该职期间的思想波动及相关遭遇,并从鲁迅精神传承这个角度来作评价,或许会作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
自觉地继承鲁迅与五四新文化传统,从民族解放的实际出发,强调现实主义文艺的战斗性(或体验性)、启蒙性与创新性,是胡风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烈的原创精神,使他的文艺思想至今仍不乏一定生命力,并在20世纪世界众多的现实主义流派中无愧地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6.
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往往在人际关系当中凸现出来.通过对胡风与茅盾、舒芜、周扬在不同历史阶段关系的考察,显现了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胡风的价值取向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精神气候.  相似文献   
57.
七月派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创造性实践,他们坚持"思想力和艺术力的统一",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力量来自于作家"突入"生活的程度和"搏击"生活的力度.七月派作家坚守和实践的是胡风的主体性现实主义文学观,他们的艺术思维轴心在于作家主观一方,这种客观与主观、思想与艺术的新型协调关系,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审美方式,铸就了独特和卓越的流派风格,也决定了七月派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8.
缘起这是一封迟复了整整一年的学术回函。事情得从《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刊发我的一篇论文说起。此文题为《林毓生与王元化"反思五四"——兼论王元化学案"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之关系》。元化(1920—2008)生前于海内外学界甚多忘年交。樊克政先生早在1978年春便与元化相逢且相识于北京。那时元化尚属"戴罪之身"(1955年因胡风案而沉冤至1979年11月昭雪),比樊年长22岁,却因彼此心仪清季龚自珍而走到一起。  相似文献   
59.
民族想象和国家表征是胡风新诗的主要政治主题。在《野花与箭》中,胡风虽有对民族未来和国家命运的迷惘与茫然,却也在坚毅地探索和勇敢地前行;《为祖国而歌》则是诗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发自内心和灵魂的激越的战歌;《时间开始了》是诗人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成为现实后的充满欢乐和感激的颂歌。  相似文献   
60.
霍俊明  岳志华 《中州学刊》2006,2(2):221-224
胡风的诗论构成了其文艺理论的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诗论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重视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和战士身份,并推崇和鼓吹无拘束的奔放的自由诗歌体式,对诗艺和其他诗歌体式则相对忽视,对诗人身份的认定也有偏颇之处。胡风的诗论正是在合理与偏移之间同时展开与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