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528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066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3173篇
社会学   376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是深重的。经学对《汉书》义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名定目,依托经典;二是创立志表,弘扬经学。探讨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有助于解决一些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义利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乃至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概括了中国历史上义利观的三种观点 :贵义贱利 ,重利轻义 ,义利统一 ;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对历史上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义和利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声音、节奏等具有伴随意义,有时是对语言本身意义的补充.在翻译时力求音义对应是实现等效翻译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英汉语音在结构、功能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使音义对应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行为 ,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证券管理部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 ,纷纷发布准则或制度 ,对分部信息披露的要求作出规定 ,形成了各自的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本文在借鉴了各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分部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意义相类、相关或相对、相反,在表义上只有一个词素起作用,但另一个词素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陪衬。在现代语境观的视角下,文章对零词素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偏义复词进行了新的界定。并从零词素语境制约特点出发,定量分析,区分出语言性和言语性两种不同类型,进一步对词素位置、语境制约类型进行了新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住宅房地产价格合理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住宅房地产价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其是否合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国际比较通用房价合理性判断依据,从"区域内中等收入的家庭可以消费得起中等房价的住房"和"房地产价格增长率是否过快"两个标准,判断我国房价水平是否合理,得出我国房价增长过快,已经不处于一个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7.
她是土生土长的周庄人。曾经的周庄是苏州昆山市最穷的一个镇,在她之前,周庄没出过一个女书记、女村委会主任、甚至女会计。然而她的走马上任,让这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贫穷小镇成了全世界闻名的“中国第一水乡”。2006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4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內生产总值达到6.6万元,居昆山市各镇之首。  相似文献   
18.
本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