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836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125篇
理论方法论   436篇
综合类   2611篇
社会学   727篇
统计学   49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项冬云 《决策》2003,(8):58-59
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出了“十五”规划的预期,部分省区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又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拉闸现象,“能源瓶颈”在消失多年后又重新出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72.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节能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能耗,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3.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显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  相似文献   
74.
在全球卫生领域以大型会议为代表的国际会议外交已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文章梳理了全球卫生治理中会议外交的两方面体现,一是以国际会议为代表的会议外交与全球卫生治理,二是以国家行为体为代表的会议外交与全球卫生治理,并进一步归纳了会议外交促成的全球卫生治理进程,包括多次会议促成了全球卫生安全的国际规则《国际卫生条例》,以及历经多年会议磋商促成了全球人口覆盖范围广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共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外交工作和健康中国战略有了明确表述,由此需要卫生与外交工作者审时度势、认清角色,通过会议外交表明态度,并以全球卫生会议外交为起点,促进国内立法接续。  相似文献   
75.
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中国及各省份城镇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进行估算,并利用LMDI模型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从2000年的27784万吨CO 2增加到2014年的91336万吨CO 2,其中内蒙古碳排放增量最大.从全国层面看,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是刺激因素,分别增加碳排放78229万吨CO 2和31998万吨CO 2;节能技术、消费倾向和能源结构是抑制因素,分别减少碳排放31122万吨CO 2、9636万吨CO 2和5917万吨CO 2.从省域层面看,能源结构效应最大的是辽宁省,共减少碳排放793万吨CO 2;节能技术效应最大的是辽宁省,共减少碳排放3146万吨CO 2;消费倾向效应最大的是山东省,共减少碳排放907万吨CO 2;收入水平效应最大的是辽宁省,共增加碳排放6153万吨CO 2;人口规模效应最大的是广东省,共增加碳排放4006万吨CO 2.  相似文献   
76.
通过引入城镇化和城乡“二元”变量,拓展了能源消费分解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LMDI),将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城镇人口规模、乡村人口规模、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乡村居民收入水平、能源强度、能源供给率、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乡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和城镇化9大效应,发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效应对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贡献最大,而乡村人口规模效应对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减少贡献最大。通过对中国城镇化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城镇化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最后,从提高燃气管网覆盖率、加大对节能家电购买的补贴力度、制定和完善居民区建筑节能标准等方面给出减缓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重庆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7—2016年重庆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自2010年起人口对人均碳排放有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随着煤炭消费比重、工业比重的变化而呈曲折变化态势.总的来说,驱动因素的作用大于抑制因素的作用,导致人均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旗帜和标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生成逻辑:其一,它源于对以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和此起彼伏的侵略扩张与霸权战争为核心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践行和超越;其二,它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的弘扬和发展;其三,它源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其四,它源于对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城邦政治思想、"永久和平论"、"世界精神"、"世界主义"等国际主义理念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9.
澳大利亚并非南海争端的相关方,却积极追随美国介入南海争端,在南海问题上反应强烈。澳大利亚学界、媒体和政府在对南海争端的认知与回应中表面持"不选边站队"的中立立场,但实际上明显偏向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南海仲裁案后,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表态虽有缓和,但其借"保护澳大利亚南海国家利益"之名,行"跟随美国共同遏制中国崛起"之实的实质目的并未发生改变。澳大利亚对南海争端的认知受单元和体系层次因素的影响,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不确定性的担忧及美国因素是影响其介入南海及对南海争端认知变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8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任务的新特点、新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理念、新体系,并积极践行之,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特色集中在道路观、关系观、治理观、安全观、义利观和民本观等六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顺时应势的时代担当、敢于负责的大国担当和以民为本的深厚情怀,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