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21.
监测数据与适当的数学模型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反映出高炉内的动态变化.在高炉过程控制中使用这些模型并结合监测数据,可有效地保障高炉顺行,使高炉处于最优的工况.THYBAS系统包括10多个单独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需标准的仪表配置,另一类要求高炉附加某些相关的监测及执行装置.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机器人工程专业应运而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作为该专业承前启后的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该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计算复杂,学习难度较大。思维导图具有表达形象、精简、易成体系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的这一优势,可有效解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讲述了将思维导图巧妙应用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通过为其提供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助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24.
目前,缝纫线线筒外标签的包装大部分是由工人手工操作完成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分析线筒包装的工艺过程,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缝纫线线筒自动化包装机构,并采用PLC控制,实现了包装的自动化。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5.
机械制造及自动控制技术是一项应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协助工程技术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新兴技术。面对二十一世纪新时代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变化的现状,面对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专业领域主要培养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各个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6.
金头发、蓝眼睛的老叶,是丹麦著名家族企业丹佛斯中国分公司的副总裁、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丹佛斯集团被福布斯的世界排行榜列在前100位中.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一种由LonWorks现场总线与Neuron3150芯片相结合开发的智能热量采集器,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部分主要软件程序,实现通过上位机向控制中心传送各点热量信息,完成实时数据显示,进而达到智能控制效果。此外,综合运用了Lon总线的网络功能对温室中各个节点热量表进行采集和记录,采集实验数据,为深入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运用PWM对高速开关阀进行数字控制,以满足电液控制系统精度高,响应快的要求。提出了高速开关阀在调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利用VB编写界面进行人机对话,实现VB与PLC的串行通信。用本系统模拟工程机械破碎挖掘机的工作过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高速开关阀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赵艳茹 《职业》2011,(11):61-61
数控教学逐渐成为中职教育的关键,本文根据我校中职数控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中职数控教学的改革方向,以求解决数控人才的需求问题。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现代测量技术为一体的新兴应用型技术。  相似文献   
30.
自动控制原理是普通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对学生而言,其学时长、理论性强、证明和计算较复杂,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解决因内容复杂性、讲授方法、学生基础、学生课堂注意力等原因造成的学生课堂参与性不足的问题,拟引入共享文档和共享表单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程状态监测。通过精心准备的课堂讲义和随堂测验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率,实时掌握课程学习状态,打通学习效果反馈优化路径,以思辨促进知识的主动掌握。该文对理论课教学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与尝试,探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教学实践数据和学生反馈表明,该文提出的教改方案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